Baidu
map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539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539号建议

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残疾人体育运动,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民体育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是残疾人康复身心、增强体 质、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扬和激发残疾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激励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彰显人权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先后成功举办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残疾人运动事业的发展。以山东省为例,在北京第13届冬残奥会上,山东省运动员参加了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和残奥冬季两项三个大项比赛,其中由中国残联和山东省共同组建的国家残奥冰球队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获得铜牌,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为山东赢得了荣誉。北京冬残奥会与冬奥会从筹备到运行就坚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办会原则,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注重赛时需求和赛后利用并重,形成可持续的无障碍遗产,三个赛区所有场馆,均同步考虑了无障碍设施的赛时和赛后的双重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残疾人人口众多,而且残疾人体育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残疾人体育设施——特别是残疾人运动训练设施十分薄弱,与广大残疾人、残疾人运动员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残疾人运动训练场馆缺乏。很多省份、很多项目都没有专门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场馆,省级、市级残联每次组织运动员参加集训,都是临时租借高校或地方的训练场馆,有的甚至是找个体经营的体育场馆作为训练场馆。这些场馆都不是专业的残疾人运动训练场馆,不仅缺乏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设备建设,而且相关的建设标准、规则、参数和要求与残疾人运动也不一致。由于没有固定的场馆,运动员每次训练中都要首先与对方沟通、协调、适应,不利于正常训练开展和竞技水平的发挥。

二是没有长期的体制机制保障。不管是省级还是市级、县级,残疾人运动队都是遇到赛事才临时组建,集中训练时间较短。然而,体育运动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规则,有的运动员大赛结束后就回到原来的生活、工作环境中,缺乏系统、科学、持续的训练,既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也没有专业场地可开展训练,身体各项指标不能保证,竞技水平下滑很快。

三是专业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不足。有的教练员不是专业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有的虽然是残疾人运动员教练,执教经验丰富,但是年龄老化,对国际上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接受起来较慢,且出现人才队伍断档。还有就是残疾人运动员基数较小,有的残联部门与下面区、县的联系机制不畅通,下面的好苗子发现不了、选拔不上来。

久而久之,以上三个方面问题的长期存在,都造成了残疾人运动员整体成绩的下降。

因此,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残疾人运动组织,加强残疾人体育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的残疾人运动组织要有专人管理。市、区(县)都要建立相应的残疾人体育协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体育组织。

二是建立残疾人运动员选拔、训练工作的上下联动机制。国家、省、市、区(县)形成四级联动,建立残疾人运动员集中训练制度,畅通培养、选拔、推荐、训练一体化机制,各级残联组织建立残疾人运动员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残疾人运动的好苗子。同时,应当制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各级体育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培养残疾人学生,培养残疾人体育后备人才。

三是推动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要将残疾人体育事业经费纳入同级预算予以保障,确保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正常开展。现阶段,应保障市级以上都建立专门的残疾人运动训练场馆,也可与体育院校、社会力量合作,建立规范、完善、符合残疾人运动发展规律的训练场馆,为残疾人的训练、比赛打造良好的平台。同时,建立市级残疾人运动指导中心,不断提升残疾人运动教练员、裁判员的训练、服务水平。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2539号建议的答复

贾红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规范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残疾人事业持续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正在不断实现,残疾人体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我国将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作为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国性残疾人体育活动,改善体育服务。通过推广社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项目、政府购买体育健身服务等方式,推动残疾人在基层社区开展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15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22年的26.3%。各类残疾人每年定期参加“全国特奥日”、“残疾人健身周”和“残疾人冰雪运动季”等全国性残疾人体育品牌活动。肢残人轮椅马拉松、盲人象棋交流挑战赛、全国聋人柔力球交流赛等赛事已经成为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全国群众性康复健身活动。中国残联、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自强健身工程”和“康复体育关爱工程”,促进残疾人康复健身,加强体育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居家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体育总局不断完善健身场地设施无障碍环境,完善供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鼓励支持残疾人参与大众健身活动和赛事。《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确要求改善残疾人健身环境,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残疾人开放。

(二)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残疾人参与体育赛事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勇于挑战,超越自我,展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里约残奥会、东京残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等重大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均表现优异,“十三五”时期,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共参加160项国际赛事,取得1114枚金牌。全国性残疾人体育赛事影响不断扩大,全国残运会暨全国特奥会与全国运动会实现同城同年举办,促进了两个运动会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样精彩。各地还举办全国性肢残人、盲人、聋人等各类单项体育赛事,吸引各类残疾人广泛参与体育运动,提升残疾人运动水平。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已经建成县级发现选送、市级培养提高、省级集训参赛和国家重点培养四级联动的残疾人运动员业余训练体系,举办青少年选拔赛、训练营,重视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残疾人体育教练员、裁判员、分级员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和设立45个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为残疾人运动员竞赛、训练、培训、科研等提供保障和服务。各级政府采取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运动员就学、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开展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免试进入高校试点工作。制定《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促进残疾人体育赛事规范、有序发展。加强残疾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各种违规行为,维护残疾人体育比赛的公平、公正。

(三)举办重大赛事,为世界残疾人体育运动作出贡献。

我国践行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与国际残奥委会等各方通力合作,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取得了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冬季项目的历史性跨越,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2023年10月,第四届亚残运会将在杭州举办。届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800名残疾人运动员将参加22个大项竞赛,必将有力促进亚洲人民的友谊与合作。

二、下一步工作

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体现了残疾人的体育精神与实力,更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不仅能够有效回应残疾人群体需要,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鼓励残疾人拼搏进取,更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您的建议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将认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吸收落实。

(一)进一步健全各级残疾人体育组织。

多年来,残疾人体育工作已经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在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下,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按照部门分工履行推动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有关职责,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加强指导,中国残联和地方各级残联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事务管理职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在中国残联领导下,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培养培训残疾人体育教练员、分级员等技术人员,举办赛事活动,组织参加国际赛事。地方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积极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支持,不断创造条件满足残疾人参与体育需求。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指导地方残联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力量,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对基层残疾人专干的体育业务培训,通过举办日常残疾人体育活动,发现残疾人体育人才。鼓励引导各地成立多种形式的残疾人体育组织、健身俱乐部,活跃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

(二)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体系。

正如您建议所言,多年来我国已经建成县级发现选送、市级培养提高、省级集训参赛和国家重点培养四级联动的残疾人运动员业余训练体系。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残疾人运动员培养体系的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注册1万余名高水平残奥、听障运动员。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进一步畅通残疾人运动员培养、选拔、推荐、训练上下联动的体系,完善残疾人运动员注册系统,执行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办法,保护运动员培养单位积极性,保证运动员合理合规流动。鼓励帮助各省级残联建立残疾人运动员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为国家输送好苗子。在北京体育大学试点招生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入学的基础上,扩大招生院校,让更多的残疾人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学习。

(三)加大经费投入,推动残疾人体育场馆设施布局。

财政部在财政经费、彩票公益金中专项列支,对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给予保障和支持。各级财政将残疾人体育经费纳入预算,并对重大赛事活动予以专项支持。下一步,中国残联和地方残联将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投入,鼓励各类资金参与,不断提升保障水平。

目前,我国已挂牌设立45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投资设立国家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国家残疾人冰上训练比赛馆,为残疾人体育竞赛、训练、活动、培训、科研等提供科学系统的保障和服务,在残疾人日常体育活动方面发挥示范指导作用。14家省级残联单独建设了残疾人体育训练场馆设施,青岛、大连、广州等城市也建立了残疾人体育场馆设施。下一步,中国残联将会同体育总局积极推动完善残疾人健身场地设施条件,推动大型公共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指导推动各类公共健身场所完善无障碍环境,提供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和设施。逐步完善残疾人身边的康复健身体育组织,使残疾人参与体育更加便捷、安全、专业。逐步建立完善各级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设施和服务标准,借助本地资源挂牌设立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或活动基地,鼓励支持市级以上建立残疾人体育场馆设施,县级可采取单独建立场馆设施或资源共享方式满足残疾人康复健身需求,同时按照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有关规定,做好场馆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训练比赛、日常体育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发挥好基层“残疾人之家”、“阳光之家”作用,完善体育设备设施,升级体育服务功能,组织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活动,与康复体育进家庭、残疾人健身示范点、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三项服务形成联动效应。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