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831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建议第2831号

关于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的建议

据统计,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约占中国总人口14.118亿的6.02%;2.6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18.70%;大量伤病人员、妇女儿童以及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截止目前,我区持证残疾人数15435人,约占户籍总人口597597的2.58%;60岁以上的老年人124407人,约占20.81%。他们都是无障碍环境的受益者,他们有平等参与现代文明城市生活的权利和愿望。由于无障碍观念的落后,我们的城市还存在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让这些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封闭在自己狭小的环境里,举步维艰。

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于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第20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是为了创造无障碍环境,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关乎社会文明和谐、关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公民的大事;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

就我市区实际情况来看,《条例》执行不够到位,通过不全面调研了解,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对无障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依然不高。二是无障碍“硬件”建设依然不配套、不完善。很多公共建筑没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和宾馆酒店、公园、文化场所、超市、影剧院、银行、医院、车站等公共场所基本没有无障碍设施,部分已建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维护不到位,形同虚设,已建盲道存在“断头路”、“陷阱路”和被占用、改动的现象,无法保障盲人安全通行。特别是无障碍公交车根本未配置,无障碍坡道不足、地桩和栏杆设置不合理、人行横道缺少声音提示,涉及民生的商场、超市、银行等场所无障碍厕所、残疾人停车位缺建严重。三是无障碍设施精细化程度有待提升。如部分公共场所虽有设施但无障碍指引不足,电梯缺乏语音提示、盲文提示等,已有的无障碍通道、无障碍设施由于缺乏维护,影响其功能发挥,甚至变成特殊群体出行新的“障碍”。四是无障碍“软件”建设依然是空白。信息交流方面的无障碍尚未有任何实质性举措。窗口单位服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手语业务培训,无法与聋哑人无障碍交流。

为此建议:

(一)希望地方和各级政府大力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倡导树立无障碍理念。希望地方和各级政府应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要求强化“无障碍理念”,即政府和社会有义务、有责任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创造无障碍环境,将无障碍建设依法纳入新一轮城市改造、建设、提质升级的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有尊严地融入城市生活,无障碍地实现公民的平等权利,共享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善待残疾人,就是善待我们的兄弟姐妹;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未来!

(二)希望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的《创建无障碍环境工作标准》,制定无障碍城市创建规划,将无障碍创建工作纳入城市建设大局,落实部门职责,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执法力度。鼓励制定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优惠激励政策,出台加强学校无障碍改造、残疾人紧急避险和应急疏散等政策。

(三)要对市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一是针对过去已建成但尚未达到无障碍标准的道路和公共建筑物,应有计划地进行无障碍改造。二是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交通、金融、商业、旅游等公共服务场所,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限期改造,实现对残疾人服务的无障碍。三是对已建成达标的无障碍设施,要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督促其履行管理和维护的职责,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四)注重非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保障残疾人无障碍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加强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网站无障碍改造,创建信息交流的无障碍环境,政府公众信息网应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方便盲人、聋人朋友无障碍获取和交流信息;推动开展“无障碍示范社区”、“无障碍示范景区”和“无障碍示范单位”建设,城市社区和公共服务机构应逐步完善无障碍服务功能,帮助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生活。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2831号建议的答复

张国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的建议》收悉,经商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顶层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规定:“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维护政策体系”。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专项规划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具体部署。中国残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3部门联合制定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细化“十四五”期间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主要指标和工作措施。

中国残联配合全国人大社会委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进程,推动将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参与起草《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配合全国人大社会委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研究、调研和征求相关方面意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聚焦残疾人、老年人、偏远地区居民、文化差异人群等信息无障碍重点受益群体,明确七个方面20条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助力残疾人、老年人等融入信息社会。

中央网信办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部署开展“数字助老助残行动”、“数字社会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造提升工程”等重点任务和工程,着力弥合残疾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二)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制定和应用。

在中国残联的积极配合推动下,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全文强制性国家标准,对建筑与市政工程中的无障碍通行设施、服务设施、信息交流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维护作出强制性规定,并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标准宣贯、督促各方主体严格落实执行标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社区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要求与标准。

中央网信办组织相关机构围绕网站信息无障碍国家标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政府及重要网站信息无障碍测试评估工作。组织研究机构围绕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和移动智能终端开展信息无障碍及适老化标准研究。中国残联指导中国盲协配合中央网信办开展国内首次盲人测评师培训,为首批12位盲人测评师颁发聘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国际信息无障碍标准化工作,制定完成多项信息无障碍相关国家标准,包括《盲用数字出版格式》、《信息技术 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等,并抓好应用实施,规范指导我国互联网无障碍环境建设,深入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

(三)开展专项活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各项政策标准落地实施。

中国残联认真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十四五”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争取政府支持、整合部门资源、分解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改造。截至2022年9月30日,全国共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9.4万户,占“十四五”总任务数的34.75%。

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等重点工作,加强小区及周边地区无障碍建设。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56万个,惠及居民968万户。2021年在59个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将“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2022年与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管理办法》,部署实施“十四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工作。

中央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工作方案》,专题安排“深化数字应用适老化改造”任务,举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跨越数字鸿沟 全民数字素养与数字乡村分论坛”,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主题宣传活动,推动落实“数字助老助残志愿行动”,推动残疾人提升数字素养和残联工作数字赋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先后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重点指导督促与残疾人、老年人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开展改造,并指导广东、上海、浙江等地在制定属地适老化及无障碍工作方案,推出全版大字体、大音量、语音提示、全键盘操作等无障碍功能,围绕残疾人、老年人出行、购物、就医、电信服务等高频事项场景,帮助其享受智能化服务。截至目前,共有568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并通过测评。

(四)组织开展爱心便民活动和社会公益宣传。

中国残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视力、听力、言语残疾人信息消费的指导意见》,组织3家基础电信企业推出多项爱心举措,面向残疾人、老年人群体推出专属资费优惠,推出“爱心卡”、“畅听王卡”等,开发65岁以上老年人拨打人工客服电话一键接入、防诈骗、防走失、孝心提醒等功能,2021年累计让利金额超过12亿元。在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向全国手机用户发送公益宣传短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022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发送了9.5亿条公益短信。

中国残联连续4年分别在上海、杭州、哈尔滨、南京等地举办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2022年以“人文无障碍”为主题举办的第17届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聚焦无障碍法治建设、《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落地实施、信息无障碍等多领域,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和意识。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随后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这部法律将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积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等相关法规规划政策的任务要求,继续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顶层设计,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

二是持续加大无障碍环境建设力度,依法依规督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各方主体严格执行无障碍管理规定和标准规范,着力提升无障碍设施管理水平。

三是持续开展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各省推进属地化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导盲设备、语音文字转化等智能终端的设计开发,加强信息无障碍产品服务测试和评估。

四是指导地方残联组织专门协会和残疾人代表,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体验活动,发现存在问题,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反映,切实配合提高无障碍建设运行维护水平。

五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宣传,进一步普及无障碍知识,创新无障碍品牌,提高无障碍意识,扩大无障碍效应,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