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257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257号建议

  关于公共场所与公交工具面向所有残障人士及服务犬开放,保障残障人士合法权益的建议

  据中国残联宣布,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残障人士生活不便,本应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与鼓励,积极出入公共场所参与社会活动。然而全国各地导盲犬等服务犬被拒乘坐地铁公交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给本就活动不便的残障人士出行造成了更大的障碍。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西方许多国家都有严格法律规定,导盲犬等服务犬有权随主人出入所有公共场所,包括飞机、汽车、地铁、宾馆等。国家的公共场所与公交工具是面向所有合法公民的,残障人士生活不便需要服务犬的照顾,公共场所与公交工具应对残障人士及其所带服务犬给予与健康公民一致的平等对待。因此,建议国家扶贫办、中国残联、交通部、国家民航总局、住建部、商务部等参照英美等国的先进做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是能少”的原则,联合出台规范性文件,允许残障人士携带导盲犬等服务犬乘坐公交工具,出入公共场所,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残障人的合法权益。

  建议请国务院扶贫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办理。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257号建议的答复

沈志强等4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公共场所与公交工具面向所有残障人士及服务犬开放,保障残障人士合法权益的建议收悉,经商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推进残疾人出行服务保障工作

  中国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出行服务保障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委出台政策促进落实。2010年,会同财政部出台《关于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的通知》(财社〔2010〕256号),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原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残疾人驾驶汽车相关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10〕29号);2016年,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切实做好单眼视力障碍人士和上肢残疾人驾驶汽车相关工作的通知》(残联发〔2016〕16号);2018年,会同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老年人残疾人出行服务的实施意见》(交运发〔2018〕8号),明确要制定出台导盲犬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配套政策,保障持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动物健康免疫证明等相关证件的视障人士能够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

  交通运输部不断完善残疾人出行服务保障政策,2017年颁布实施《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交通运输令2017第5号),明确要求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驾驶员、乘务员为老、幼、病、残、孕乘客提供必要的帮助;投入运营的车辆应在规定位置设置特需乘客专用座位,比例不低于10%。指导交通运输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开展无障碍出行人员培训,鼓励运输企业、人员、青年志愿者提升服务能力,2018年5月开展新能源公交运营管理培训工作,将提高对残疾人出行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培训内容,并于9月开展新能源无障碍公交车推广评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公交运输工具无障碍服务水平。

  二、积极推进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工作

  中国残联一直致力于推动导盲犬等服务犬出入公共场所工作。2015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对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乘车予以规范。2018年,推动《导盲犬》国家标准发布。

  公安部高度重视城市养犬管理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认真做好群众养犬登记、年审备案,强化检查和专项整治,对违规养犬和流浪犬进行集中整治、清理,推动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公安、卫生健康、农业农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养犬管理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宣传服务,广泛发动社会资源参与,充分发挥养犬协会、动物保护组织、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的作用,积极参与养犬服务与管理。同时积极为残疾人养犬需求提供便利,利用警犬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导盲犬培训工作。

  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乘坐交通工具,是保障残疾人出行权利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针对导盲犬等服务犬进入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法律法规,但部分地方如安徽省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明确写入“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不得拒绝导盲犬”。下一步,中国残联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导盲犬专项立法或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加大宣传赢得全社会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8月12日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