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95号提案及办理复文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695号提案

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社会保障的提案

  中国独孤症儿童患者逾300万,脑瘫患儿远远超过600万,除儿童外,还有大量16岁以上的孤独症、脑瘫患者。然而,孤独症、脑瘫儿童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康复中心出院)后(一般年龄在16岁),在个人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就业、福利政策等仍面临许多困境。

  一、16岁以上的孤独症和脑瘫群体面临的问题

  一是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人群患者无处可去,能力严重退化。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些孤独症孩子退居家中后病情加重,许多家长被迫放弃工作回家看护;而脑瘫患者更是需要父母的悉心照料。

  二是对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支持性服务严重缺失。目前,一些孤独症、脑瘫患者已步入50—60岁,他们的父母已是80—90岁。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在社区或托养机构中得到照料和安养,但我国16岁以上的孤独症、脑瘫患者治疗康复、托养服务存在严重缺失,导致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

  三是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救助帮扶措施缺失。目前出台的很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中缺少对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人群的救助帮扶措施。在政府对贫困户的认定中,由于孤独症、脑瘫患者家庭的客观条件,亦有不属于贫困范围之列。这一人群处于政策的真空地带,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

  二、建议

  (一)在政府层面,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从政策、资金、相关人才上对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群体予以兜底保障。一是无论患者所在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应当无差别地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康复训练、生活照料等方面的经费保障。二是由统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孤独症、脑瘫患者大数据信息库,摸清我国孤独症、脑瘫患者的具体信息,不断完善帮扶救助政策,打造长效可行的救助帮扶机制,扎实推进救助帮扶精准开展。三是由民政部牵头,由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残联等部门形成联动工作机制,针对成年孤独症、脑瘫康复服务和终生照料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时间表和行动路线图。四是财政部在专项资金或“福彩公益金”中增设面向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群体开展普惠性康复服务项目,以不同照料方式作为对民办康复托养机构在房租、水电、人才培养、设施配套等方面差别化给予资金补贴的标准。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参照国家对小龄孤独症、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政策,对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发放康复治疗、训练方面补贴,对在民办机构托养的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按当地入住养老机构或精神病院的补贴标准发放。五是对16岁以上轻度和中度孤独症、脑瘫患加强职业培训,并协助寻找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

  (二)在社会层面,不断完善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的社会救助新格局。一是积极鼓励建立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群体康复教育机构及社会融合场所,推动解决孤独症和脑瘫群体的社会融合问题。二是积极拓展社会救助筹资渠道,通过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支持知名企业和社会名流以企业或个人名义设立民办社会救助慈善基金。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互助机制,积极扶持社会公益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提倡开展社会互助,为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三、在家庭层面,积极加强对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家庭指导,为患者提供康复的良好家庭环境。组织社会工作者、相关专家开展热线咨询、网络答疑、联谊交流、定期家访等社会服务,为孤独症、脑瘫患者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建立患者家长互助小组,通过收集具体案例,定期邀请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对患者的行为进行分析、讲解、指导,使家长掌握正确有效的干预方法、促进患者正确规范行为的养成,进一步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孤独症和脑瘫患者康复水平。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95号(社会管理类076号)提案答复的函

孙诚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16岁以上孤独症、脑瘫患者社会保障的提案》收悉,经商民政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16岁以上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予以兜底保障

  目前,我国的残疾等级评定主要是依据《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GB/T26341-2010)。残疾类别共划分为七类,每类依残疾程度划分为四个等级。残疾类别和等级评定标准主要是依据失能类别和失能程度确定,暂时没有引入根据致残或疾病原因分类制度。实践中,孤独症患者失能程度和残疾情况差别较大,可依据其失能程度和具体情况申请领取精神或智力残疾人证,享受相应的惠残助残政策。中国残联自2015年起,每年组织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全面了解掌握持有残疾人证残疾人和未领证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服务与需求信息,以此为基础精准提供残疾人服务。

  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包括孤独症、脑瘫患者等在内的困难残疾人群体社会救助制度和各项扶残助残政策,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2015年,中国残联会同民政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5〕34号)规定,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符合当地低保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均可在户籍所在地按规定享受低保待遇;对于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因此,凡符合条件的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及其家庭,均可按照规定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在通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多渠道解决包括困难残疾人在内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国家还通过设立教育、住房、医疗等专项救助制度,尽可能给予困难群众援助,并通过各个项目资金,支持包括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在内的残疾人康复、扶贫、托养、助学等工作。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提出“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52号),对于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二级且需要长期照护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补贴其因残疾产生的额外长期照护支出,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补贴范围扩大到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或其他残疾人。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浙江、西藏、宁夏等省份将非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

  二、关于对16岁以上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予以康复服务、社会化照料服务和居家服务

  “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启动并大力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社会融合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内的各项托养服务,帮助这些残疾人及其家庭减轻生活负担,努力回归社会。2012年,中国残联、财政部、民政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通知》(残联发〔2012〕16号),提出大力发展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服务,以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机构为依托,搭建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居家托养服务平台和网络,积极为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提供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在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逐步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对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和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照现行营业税政策规定,享受相关营业税优惠,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和用暖,按居民价格标准收费;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捐赠在其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个人对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进行的捐赠,按照现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予以补助。

  2016年,中国残联印发《“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计划》,提出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十三五”期间争取街道、乡镇普遍建立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社区(村)开展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截至2018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托养服务机构7923个,每年帮助近百万残疾人接受各类机构托养服务和居家服务。中央财政设立“阳光家园”项目,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提供每年不低于1500元的服务补贴。

  三、关于加强16岁以上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寻找合适就业岗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包括发展辅助性就业在内的扶助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残联发〔2015〕27号),要求各地鼓励吸引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辅助性就业,逐步实现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辅助性就业机构,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残联等部门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助残志愿机构、残疾人服务组织等为包括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在内的残疾人提供服务。2017年9月,中国残联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的通知》(残联厅发〔2017〕35号),明确了扶持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的财政、场地租金、设备补贴等多项政策。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建立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多个。黑龙江省已建成辅助性就业机构45个,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安徽省多市对符合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和残疾人保险补贴,支持辅助性就业机构发展;江西省级福彩列支300万元扶持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贵州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将机构建设纳入重点考评内容,省财政投入100万元补助15家就业机构;甘肃省投入100万元,扶持建立10家就业机构;青海省将辅助性就业建设纳入“2017年政府民生10件实事”予以推动,安置残疾人就业人均补贴5000元;宁夏采取“机构+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的方式顺利完成建设目标;新疆下拨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推进市辖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

  下一步,中国残联将积极会同民政、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及其配套制度,将包括孤独症、脑瘫患者在内的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护理补贴范围;进一步督导残疾人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帮助和保障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救助范围,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继续扶持托养机构发展,争取在乡镇、街道一级普遍建立托养服务日间照料平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社工团体为生活困难的孤独症、脑瘫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康复、照料、辅助性和支持性就业服务,为大龄孤独症、脑瘫患者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衷心感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9月24日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