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632号建议及办理复文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议第7632号


关于加快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和辅助性就业的建议


  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是残疾人群体中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因社会适应能力弱或出行障碍,多数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残疾人托养机构是指以集中托养的形式,为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病情稳定)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康复和劳动技能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辅助就业及支持性就业等专业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目前为止,我国残疾人托养机构的类型主要有寄宿型、日间照料型及综合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正是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开始推动实施的,旨在解决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防止智力残疾人被限制人身自由、故意伤害、强迫劳动的恶性案件发生,减少精神残疾人意外伤害隐患,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说要“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2015年,中残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规划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并从用地保障、资金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特惠措施。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将按照国家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总体规划,以推动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制度为核心,不断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购买服务、评估监管和人才培养等制度,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努力为城乡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托养服务。对于不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但有长期照料需求的重度残疾人,各地可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和闲置农房,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综合措施,为他们提供集中养护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等服务,改善其基本公共服务状况和生活质量,释放家庭劳动力,照料看护等公益岗位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倾斜。


  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点难点人群。让这类群体有尊严,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重要举措,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将这些人集中托养,再加以辅助性就业,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解放了看护他们的家庭健全人,提高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山东聊城的邻里互助残疾人托养模式和山东济宁依托精神病院和乡镇卫生院的集中托养及每县一个以上残疾人手工加工项目模式就是有益的探索。


  一是大力扶持残疾人托养服务社会力量。有效对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因地制宜、积极尝试民办公助、公建民营、合作建设(PPP模式)、外包服务(BOT模式)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盘活服务设施、创新运营模式、增加托养服务资源、扩大服务供给。切实推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平台与辅助性就业服务的有机融合,将残疾人托养服务打造成促进辅助性就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使辅助性就业成为推动托养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潜能和动力。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设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生产工厂(车间)或直接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的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劳动项目。


  二是明确残疾人托养结构和辅助性就业机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标准。如要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应设立在交通较为便利区域;安置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最低数量,有稳定的运营资金保障和劳动生产项目,具备无障碍设施设备和较为完善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配备具有社会福利、心理等相关学习或从业经历的管理人员,有精神残疾就业对象,应配备精神卫生医师等。


  三是搭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平台。由区县乡政府组织公办托养机构举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主要由托养机构以外包加工业务的形式为入托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城乡分别侧重于工疗和农疗,残疾人通过辅助性就业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由经信委、国资委组织动员企业举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由企业自发举办,招收的残疾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企业对其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为其缴纳养老保险;由社会组织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依托社会组织开发辅助性就业品种,并由社会组织负责销售,其中大部分利润返还给残疾人,社会组织只收取管理服务成本。


  四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助残志愿机构、残疾人服务组织等为辅助性就业残疾人提供相应专业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师、职业指导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中的作用,为从事辅助性就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文体康复活动等服务。


  五是制定扶持措施。可根据安置残疾人就业规模,分档次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建立安置残疾人员补贴制度,明确每安置1名残疾人且符合一定条件,每年予以一定标准的补助;制定落实无障碍设施改造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在用水、用气、用热和安装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等公用事业收费方面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给予优惠;对满足残疾人需要、由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专产专营的产品和服务,可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六是不断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培养力度。依托中央资金补贴项目支持建立健全托养服务专业培训制度,设立见习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规范、编制培训教材,持续大规模、系统化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大幅度提升现有从事托养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切实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逐步扩大托养服务专业人员队伍规模,探索并初步形成托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托养服务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可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服务岗位的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由人社部门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范围,对从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其岗位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其工作补贴、岗位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实施托养服务工作骨干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加强托养服务工作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依托有关高校或研究机构试点研究制定科学的专业设置标准,发展完善托养服务工作专业教学规范。通过高级研修班、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省级骨干型托养服务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他们在区域托养服务政策规划研究、专业培训、评估督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托养服务专业岗位设置。各地应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制定托养服务工作专业岗位设置范围、数量结构、配备比例、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并保障托养服务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护理服务、康复、特殊教育、医务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业资格评定方面的同等待遇,依法落实和保障托养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拓展职业发展通道。


  七是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宣传,重点要继承并发扬"阳光家园"品牌多年来在残疾人公共服务领域的良好工作基础,积极发挥"阳光家园"标识(logo)的视觉影响力和公共财政支持的阳光示范项目作用,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关注。组织开展多元化、开放式的专业培训,将社会力量适时纳入,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并参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良好氛围。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632号建议的答复


于安玲等7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实施重度残疾人托养和辅助性就业的建议收悉,经商国资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扶持残疾人托养服务社会力量


  代表们的此项建议正是目前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努力方向。2012年,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委共同出台《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的通知 》(残联发〔2012〕16号),提出多元化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积极培育面向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民办公助、公建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设施,增加残疾人托养服务资源,扩大服务供给,满足残疾人多层次、多元化的托养服务需求。要强化残疾人托养服务分类管理,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民间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由相关部门依法登记,实施分类管理;同等性质的托养服务机构实行同样的优惠政策和扶助措施。同时提出加强对民间投资兴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技术支持和援助力度等。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计划》中也规定,要大力扶持残疾人托养服务社会力量。各地应采取资金、场地、税收、用水用电等优惠扶持政策等措施引导和培育面向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社会力量发展壮大。“阳光家园计划”中央专项资金应该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出,禁止以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代替服务。此外,“阳光家园计划”的中央资金应逐步向社会力量延伸,执行第一年度应有不低于10%的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托养服务,以后每年递增应不少于5%,2020年度,应有不低于30%的中央专项资金用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托养服务。


  此外,财政部表示,高度重视在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推广运用合作建设(PPP模式),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实现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引领带动。联合行业部委推出四批共1009个示范项目,投资额为2.3万亿元,落地率达到84.5%,在规范运作、按期落地、经验推广等方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二是突出重点填补短板。将养老、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作为推进PPP的重点领域,加强政策指导,予以倾斜支持,努力填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截至2017年底,入库项目中共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项目1350个,投资额1.1万亿元,分别占比18.9%和10.4%,比2016年末增长63.2%和69.4%。三是推动项目试点。在健康养老、康养机构建设运营等领域,开展实施合作建设模式试点,加大推广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合作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分配、中国PPP基金投资优先支持等方式引领民间资本进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截至2018年3月末,在全国PPP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管理库中,有社会保障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额102亿元。下一步,财政部将在规范运作、防控风险的同时,总结实践经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带动效应,提高民间资本在包括托养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基础建设和运营中的参与度,补齐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短板。


  二、关于依托社会组织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和品种以及整合社会资源提供辅助性就业服务


  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包括发展辅助性就业在内的扶残助残工作。一是中国残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残联发〔2015〕27号),要求各地鼓励吸引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辅助性就业,逐步实现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辅助性就业机构,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加大扶持力度。二是通过民政部部门预算,支持社会组织发展。2017年,财政安排1.9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扶残助残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领域的社会服务活动,以及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社会组织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支持残联等部门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和支持各类助残志愿机构、残疾人服务组织等为包括辅助性就业残疾人在内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下一步,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辅助性就业工作。


  三、关于明确残疾人托养机构和辅助性就业机构标准


  中国残联已于2013年正式印发《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试行)》,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国家标准也在国家标准委立项,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程序,进入最后审核程序。至于辅助性就业机构的相关标准,原有计划制定。《关于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意见》已提出:“辅助性就业机构资格认定办法另行规定”。后因中央推行简政放权,经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最终决定不再制定辅助性就业机构资格认定办法,改由中国残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的通知》(残联发〔2015〕27号),对辅助性就业机构享受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优惠政策的有关条件和规定予以明确。


  四、关于搭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平台和制定扶持措施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已建立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000多个,各地就扶持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发展进行了许多探索。例如安徽多市对符合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给予一次性补贴和残疾人保险补贴;江西省级福彩列支300万元扶持开展辅助性就业工作;贵州省政府残工委将机构建设纳入重点考评内容,省财政投入100万元补助15家就业机构;甘肃投入100万元,扶持建立10家机构;青海省政府在“2017年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中提出,对200名重度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给予补贴;宁夏采取“机构+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的方式,顺利完成机构建设目标;黑龙江建成辅助性就业机构45个;新疆下拨补助资金200万元,用于推进市辖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目标。但是,目前辅助性就业机构运营也还面临着经费投入不足、社会环境与支持保障条件不足、安置对象就业能力低、适合的劳动项目少等现实困难和问题,有待在实践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在辅助性就业的资金支持方面,财政部表示,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中央财政通过就业补助资金、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等渠道以及相关政府采购政策,对各地残疾人就业工作给予支持。各地可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中央财政相关补助资金以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切实落实对残疾人辅助就业机构的扶持政策。但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关于“对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转移支付予以整合”以及“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的要求,为避免政策碎片化,不宜针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设立专项资金。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辅助性就业机构,可按规定享受非营利组织免税政策;对符合国家安置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政策条件的辅助性就业机构,按规定根据其安置残疾人数的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非营利性的辅助性就业机构进行的捐赠,符合相关规定的,准予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比例扣除。


  为进一步落实相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目前财政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细化政策措施,拟明确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范围、享受扶持政策的基本条件以及办理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要求,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政策。


  五、关于加大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宣传培训


  代表们的此项建议正是中国残联2016年印发的《“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计划》提出的工作举措和要求。“十三五”以来,我们一直在落实相关规定。目前已设立了一个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实习培训基地,制定并印发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指南,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委托南京特殊师范学院编制了残疾人托养服务教材,并持续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专业培训,仅2017年,开展国家级培训5次,培训人员494人。同时,各级残联也积极开展培训,全国参加托养服务专业培训的人数达到5328人。为探索残疾人托养服务人才的培养方向,中国残联与中国社工学会共同举办了托养服务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专题培训,就社会工作职业在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中的发展前景开展研讨。同时,我们持续地通过主流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布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情况,并在对外发布的事业年鉴、学术杂志上撰文,对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政策变迁、发展对比进行说明和宣讲。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十三五”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计划》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相关政策文件,继续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与辅助性就业有机融合,为更多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争取更适合的融入社会的方式和机会。


  衷心感谢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2018年8月14日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