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人,中共党员,曾任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14岁参军,参加过上百次战役,受伤退伍后,朱彦夫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扶贫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等称号。
1933年7月,朱彦夫出生在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0岁时父亲被日本鬼子杀害。1947年,朱彦夫瞒着母亲偷偷入了伍,南征北战。在战场上他作战勇敢,10次负伤,3次荣立军功,16岁入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并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1950年12月,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朱彦夫身负重伤,退回国内。回国后,他接受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奇迹般醒了过来。那一年,朱彦夫17岁,他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右眼视力仅有0.3,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只剩下1.32米。
朱彦夫不想成为靠别人喂养的“寄生虫”。他试着用残臂吃饭,还学会了上厕所、装卸假肢、刮胡子、划火柴。生活可以自理后,朱彦夫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家!1956年,朱彦夫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阔别9年的故乡——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由此展开了人生中的第二场“战役”。1957年,在村民的力荐下,朱彦夫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开始了一场持续25年之久、带领父老乡亲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史。
朱彦夫拄起拐,爬山间,进田头,带领乡亲们开山、填沟,为村里新增200多亩良田。他还带人开辟了40多亩果园,绿化了千亩荒山。
冬闲时打水井,他亲自下井指挥,上来后铁腿取不下来,与腿冻在了一起,血肉模糊,他却笑说“长在一起才好呢”。为了改造山地,他爬山越岭考察,经常是四肢的创伤面刚结痂又被磨破,流血化脓。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滚着走,这是朱彦夫的四种走法。
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村有了拖拉机、通了电,人均收入实现全镇第一;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填沟造田,发展农业,朱彦夫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过上了温饱殷实的好日子。
1982年,朱彦夫又有了新的方向——写书。在专程看望的迟浩田将军的鼓励下,他拿起了笔。妻子把被子叠成“方块”垫在他大腿上,再把写字板放在被子上,朱彦夫弓背低头,用嘴含着笔尝试写字。口水顺着笔柄往下流,浸湿了稿纸,换一张重新写。用嘴含笔写,残臂夹笔写,铁圈套笔写,整整7年。朱彦夫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我这一生做过三件事,从军、务农、写书。虽然都是尽最大努力做的,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我内心感到愧疚。”朱彦夫的谦虚使人尊敬。朱彦夫说:“我所取得的成绩,我所获得的荣誉,应该归功于党,归功于祖国和人民,我们全家都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肯定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