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持续加大对河北南皮县的定点帮扶力度。为有效解决南皮县贫困重度残疾人、贫困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脱贫问题,中国残联自2019年以来把帮扶南皮县扶贫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定点扶贫重点工作来抓,整合自身资源,每年给予南皮县90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南皮县村扶贫互助幸福院建设。近日,中国残联直属单位华夏时报记者王晓慧深入南皮县采访报道了南皮县扶贫互助幸福院建设和运行的情况。
每天一大早,南皮县冯家口镇车官屯村的张淑同就推着爱人姚淑先向原车官屯小学的方向溜达,那个被闲置多年的校区,如今已改建成车官屯扶贫互助幸福院,那是他们向往的样子。
“我爱人身患残疾,一直由我照顾,我哪也去不了,更别提出去打工赚钱了,每天吃饭就是凑合,没想到,家门口还能开一个幸福院,不光能吃上一顿热乎饭,还能帮我爱人进行康复训练,这在以前哪敢想啊。”8月4日,张淑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幸福院不光解决了他爱人的生活问题,同时也在院里为他提供了一个护工的公益岗,两口子在一块便于照料,每月还能有400块钱的收入。
据记者了解,车官屯扶贫互助幸福院是南皮县首批试点建设的7个扶贫互助幸福院之一,对包括贫困残疾人家庭、无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家庭在内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群进行集中照料,家属早晨将他们送到幸福院,晚上再接回,在幸福院受照护、助康复、能娱乐、有午餐,并可在闲余时间选择在院内专门开设的“扶贫车间”从事简单手工劳动,挣取一定报酬。院内不仅设置了食堂、休息室,还设有安全监控室、卫生室、扶贫车间、康复室、娱乐室等。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院落,承载着南皮县农村困难群体的希望,解决了他们“脱贫不解困”的问题,并将成为南皮县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人群照护体系的有力抓手。
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农村困难人群照护体系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其中,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在“三农”,“三农”最大的短板在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则是如何落实“应兜尽兜”的兜底保障政策。
其中,由于农村照护体系的缺失,公共照护资源的碎片化,以及专业技术严重滞后,多年来,我国农村困难人群照护的需求量巨大且难以解决。
农村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为此,各地纷纷探索提高农村困难人群脱贫的质量、增强脱贫的可持续性的特色路径。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位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中南部,辖6镇3乡312个行政村,总面积790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2013年南皮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7年通过国家脱贫考核验收,成为全国26个率先脱贫出列的贫困县之一。几年来,南皮县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强短板补弱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全县剩余贫困人口150户386人,分布在9个乡镇、94个行政村(27个贫困村、67个非贫困村),已于6月底全部实现脱贫。
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脱贫成果要守住“防返贫”的底线,保持帮扶工作节奏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稳定脱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南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绝大部分是有老、病、残人口的家庭。这些家庭中,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成员需要照顾,进而使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不能外出务工,影响了家庭脱贫增收。针对这种情况,南皮县以建设“扶贫幸福院”为突破口,创建了农村老、病、残人口日间集中照护体系,力图通过政府投入、医院运营、村委会参与管理,实现对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老、病、残人口中有一定自理能力的人员进行专业性日间集中照护,解放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让困难群众个人生活质量获提升,家庭增收添力量,防止返贫增保障。
实践出真知,创新在基层。7月初,南皮县在黄家洼、双庙、车官屯、中上桥、肖九拨、西康、小集7个试点村建设的“扶贫幸福院”,先后投入运营。
7座“扶贫幸福院”合计投资698万元。另外,中国残联2019年和2020年分别拨款90万元专项支持这项帮困助残创新机制探索。
“幸福院入住的人员大部分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且有入住意愿的群体。实施过程中,既要做到‘应兜尽兜’,又要保障制度上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为此,入住人员需由县扶贫办、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联合认定并公示。”中国残联挂职干部、南皮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坤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幸福院这一深入农村的兜底模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南皮县整个农村困难人群的照护体系。
据记者了解,南皮县已拥有三家养老院和一家托养中心,但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很难全覆盖到农村的大部分群体,而幸福院的建立无疑补齐了这一短板。此外,张宏坤表示,南皮县计划将该体系精准延伸至家庭,探索邻里互助模式,为无法走出家门的群体进行上门服务。
释放幸福院1+1>2的叠加效应
以养老院和托养中心为龙头,以幸福院为骨架,进而延伸至邻里互助的上门服务,这从构架上来看,南皮县搭建了一个完善的三级照护体系。不过,一个新体系的搭建不仅取决于其理念的先进性和价值的重要性,也有赖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
“就目前来看,幸福院具备了养、康、扶三大基本功能。对于入住人群而言,幸福院并非是一养了之,院里有专业的设施和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此外,每个院都设置了扶贫车间。”张宏坤表示,扶贫车间不光是为入院人员开设的一条增收途径,同时对于部分残疾人而言,具备一定的康复训练的功能。
记者在黄家洼幸福院的扶贫车间,看到正在单手分装螺丝的黄卫超。据记者了解,2016年,33岁的黄卫超突发脑出血,这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黄卫超的左手依然没有任何知觉。随后,被当地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个月前,他通过了幸福院的申请,成为幸福院的一员。如今,他每天都会蹬着三轮车来到幸福院,闲暇之余就在扶贫车间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他觉得这样的一天过得很充实,同时对他的康复也有帮助。
据记者了解,为了打通扶贫兜底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输血”和“造血”联动机制,部分地区也有试水此类日间照料服务的中心,但是,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南皮幸福院的托管运营方为南皮县人民医院。
这样的联姻,不仅是双方在资源上的相互补充,更是幸福院可持续发展、进而发挥叠加效应的关键一步。
“接管幸福院之前,我院进行了医共体的试点,探索县乡村一体化、分级诊疗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健康扶贫到户到村。显然,幸福院是一个将医疗资源实实在在进行下沉的好平台。”南皮县人民医院院长刘玲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计划在幸福院这个平台上叠加更多的功能,比如,南皮县有312个村,医院每年至少要到100村进行义诊,此前,义诊人员只能去大队部或者村医家里,今后则都可在幸福院进行。此外,公共卫生体检、健康的宣教都可以在这里完成,从而实现一拨人干几波事,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记者了解,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并且已逐渐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瓶颈,建立我国农村地区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
就此,南皮县县长徐志连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南皮县将根据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划分和幸福院覆盖能力,继续新建改建幸福院,实现县域更广更深的全覆盖,将其打造成照料农村困难群体的资源中心和为村民提供更多服务的综合平台。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