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成就

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写在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

新时代新征程,新成就新梦想。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8500万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共享国家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正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30916221918.png

“中国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2023年5月21日,康复国际百年庆典在北京开幕,在致康复国际百年庆典的贺信中,国家主席习近平这样指出。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残疾人生存状况显著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增强。

640 (1).png

系统谋划

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亟待关爱和帮助。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格外关心残疾人、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残疾人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残疾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价值理念、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要任务和责任要求。残疾人工作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融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之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设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明确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对新时代新征程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出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这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就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做出了深刻的回答。

在进行系统谋划的同时,我国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也进一步健全。目前各地已普遍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事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民生实事和年度考核内容。各地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工作规则,探索开展年度述职、重点工作督查等制度,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合力。各地财政持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力度,残疾人服务资源得到有效聚合。各地还通过积极开展政府购买助残服务试点,建立指导性目录和标准规范,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就业优先

提供全面发展机会

“麦秸秆是很常见的东西,但就是这么普通的物件到了我们手里却可以变成漂亮的工艺品。现在通过制作麦草画,每月能有三四千元收入,还教出了不少徒弟,这让我很自豪。”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首家“美丽工坊”——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里,王纪田讲起了自己学习麦草画的经历。由于自幼残疾且很早辍学,王纪田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当得知当地“美丽工坊”免费培训麦草画制作后,她马上报了名,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心学习,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绘制花鸟虫鱼、诗词书法等多种图案。“既然有学习的机会就一定要把握住,只有下功夫才能学到过硬的技术。”王纪田这样说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对残疾人而言,就业的意义更为重大,它不仅关乎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目前我国有1800万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为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方案提出2022到2024年实现全国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100万人的目标,并通过安排残疾人就业十大行动,对残疾人就业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202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对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着力消除残疾人就业创业障碍,巩固拓展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成就精彩的人生。

640.jpg

从2022年起,中国残联等5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帮助1万名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图为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残疾绣娘潘小红(中)给当地残疾妇女及留守妇女进行民俗服饰制作培训。(图片由潘小红提供)

五年来,我国不断创新残疾人就业措施。一方面,通过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中提出,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创新培训为主要形式,到2025年,培训供给不断提升,基本满足残疾人各类职业培训需求。在农村,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体系,依托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培养农民工、残疾人等人员的创业技能;在城镇,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各地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公共服务范围,省、市、县三级政府建立了专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同时各地对盲人按摩培训和盲人就业创业也予以大力支持。从2022年起,中国残联等5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帮助1万名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另一方面,通过拓展就业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面。近年来,我国通过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开展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组织各类用人单位集中开发岗位定向招录残疾人等措施,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规模显著增长。与此同时,我国通过落实政府优先采购、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稳步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通过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开展辅助性就业劳动项目调配工作,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帮助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统计显示,五年间我国城乡残疾人就业稳中向好,就业状况明显改善,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每年新增超过30万人。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已达905.5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86.7万人,集中就业26万人,辅助性就业15.2万人,通过开展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为28.5万人次残疾人赋能,目前全国3508个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共安置4.5万残疾人就业,带动8万户残疾人家庭增收。

兜底补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土鸡、甜橙、辣椒酱……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岭电商村里,33岁的肢体残疾人罗元忠在镜头前介绍着各种当地的农特产品。虽然曾经身处贫困,但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罗元忠通过学习直播带货,实现了创业增收,现在的他已经是当地有名的网红,在视频平台上有40多万粉丝。“我希望把家乡的土特产推广到全国各地,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增收致富。” 罗元忠充满信心地说。

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群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兼顾,将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大局,推动各地以更加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2021年,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710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贫困残疾人家庭收入由脱贫攻坚之初的2824元增长到10384元,增长了2.7倍,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我国针对残疾人数量众多、特性突出、困难较多、就业增收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坚持基本需求优先保障、特殊需要重点保障,完善针对残疾人需求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政策,织密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已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1161.3万人、重度残疾人1543.4万人,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截至2022年底,我国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数达2761.7万,1209.3万残疾人领取养老金。60岁以下参保的残疾人中,692.3万重度残疾人和285.5万非重度残疾人得到参保缴费资助。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也稳步推进,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各级各类机构达8906个,15.5万残疾人通过寄宿制和日间照料服务机构接受托养服务,47.2万残疾人接受居家服务。

扩量提质

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康复训练让我看到了希望,对未来生活也充满了信心。”想起自己这一年多的变化,安徽省天长市新街镇李坡村残疾人小华(化名)激动地说。27岁的小华是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由于双下肢功能重度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她只能困守家中。2021年下半年,在一次上门走访中,当地残联工作人员了解到小华的情况,鼓励她到村康复之家开展康复训练,并对她进行康复指导和心理疏导。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小华的平衡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在的她已经能够走出家门在村里的辅助性就业点工作,她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核心,是残联组织的基本职能,残疾人服务关系千万残疾人家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五年来,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使残疾人服务的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我国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加强和改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截至2022年底已使40.7万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同时以农村低收入残疾人为重点,持续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856.7万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164.8万残疾人得到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与此同时,我国不断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与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社区康复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1661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32.8万人。

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五年来,我国通过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理念上更加体现教育公平,伴随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我国通过大力发展融合教育,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使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完善残疾学生就学资助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95%,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合理便利”参加普通高考,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就读。

文化体育是促进残疾人自立自强、康复身心的有效途径。五年来,我国充分考虑不同类别残疾人的文化需求,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省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24个、电视手语栏目37个,地级残疾人专题广播节目195个、电视手语栏目270个。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1377个,全国省地两级残联艺术团229个,并通过组织全国残疾人艺术会演、开展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使残疾人精神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一方面,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获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取得了参加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五年来,我国残疾人还在法国射击世界杯、韩国举重亚锦赛等多项国际赛事取得佳绩。另一方面,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得到全面推进,通过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开展健身周、特奥日、冰雪季活动,帮助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康复健身,重拾了信心和勇气。截至2022年底,我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26.3%。

共建共享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2023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新出台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为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保障。“及时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进一步健全残疾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制度机制,充分体现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关心关爱,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说。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我国通过贯彻实施宪法、民法典和残疾人保障法,不断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体系。与此同时,我国通过拓宽残疾人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支持更多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进入各级人大、政协并提供履职便利。2022年,全国县级以上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413次;政协开展视察和专题调研262次。各地残联办理建议、提案1564件。

640 (1).jpg

五年来,我国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保障。图为广西南宁市的盲人在通过斑马线上的盲道。(图片来自央视新闻)

无障碍环境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五年来,我国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将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城市环境提升和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开展无障碍市县村镇创建工作,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工作中同步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马拉喀什条约》在我国落地生效,进一步保障了盲人、视力障碍者和其他阅读障碍者平等欣赏作品和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还推进交通运输无障碍,发布民用机场无障碍服务指南,开通残疾人网上购买铁路专座专票,让残疾人出行更加方便。与此同时,我国加快推进金融、邮政、旅游等行业无障碍建设,实施互联网、移动端等信息无障碍国家标准,推动互联网应用加快无障碍改造,帮助残疾人共享信息社会的便利。2022年,我国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查9996次,无障碍培训5.2万人次。截至2022年底,共为61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26.3万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

五年来,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扶残助残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助残、志愿者助残更加活跃。公益助残组织和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募集服务资源,各地相继创立公益助残品牌,凝聚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有助残社会组织3131个。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残疾人事务对外交流的深入开展,残疾人事业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国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残疾人领域相关目标,残疾人权益保障成就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康复国际百年庆典、2013-202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中期审查高级别政府间会议、“一带一路”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等的成功举办,深化了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中非合作等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交流,为推动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残疾人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将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来源: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作者:杨乐

Baidu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