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央视网 盲人修车师炼成记:摸遍车的每处缝隙 巧手收获美好生活

央视网消息:李喜柱今年44岁,是河南唐河县小李庄人。他用“维修盲人”来定义自己。他每天一早就到家里的二楼屋里检查修车配件,然后开始一天的修车工作。村民们夸他修车“水平高”、技术“恶(厉害)得很”。眼睛看不见,他的修车技术是如何练成的?

一、在没有色彩的世界 从消沉到积极寻出路

李喜柱两三岁的时候得了小儿麻痹,到唐河县医院住了大概50天,腿总算治得有知觉了,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行走不便。上小学了,喜柱爸爸就给喜柱弄了两个棍子,拄着棍子走。

8岁,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喜柱拄着棍子,一下子绊倒了。这一绊倒就造成了视网膜脱落。虽然经过治疗,但喜柱的视力一直不好,没法继续上学了。一直到16岁的时候,李喜柱彻底失明。这几年,喜柱的心理从突然接受不了,到一直消沉,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想见任何人。

现在,喜柱还会回忆起失明前的景象,“我把头抬起来,面对着天空我都在想,那个时候蓝天白云、青草绿水,那是多美的世界”。父母怕喜柱一个人在屋里待着憋坏了,就给他买了一个小收音机。在收音机里,喜柱能听听新闻、听听音乐,听到了很多残疾人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于是,喜柱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做点什么,某一天也能“出人头地”。

二、黑暗中摸索 自学练就修车绝活

李喜柱有5个姐姐和1个哥哥,哥嫂相继去世后,留下一辆摩托车。2011年的某一天,喜柱独处的时候,开始琢磨起摩托车的拆装。那个时候,农村摩托车、电动车比较多,喜柱觉得如果学会修车的话,可能会是一条吃饭的门路。他想,父母慢慢年纪也大了,哥嫂去世后还留下一个侄女,他想为一家人的生活多出一份力。

喜柱开始在屋里尝试摸索摩托车拆装,开始摸摩托车的每一个部位、每一颗螺丝、每一处缝隙。摸索了大半年,李喜柱开始动手拆卸,拆一个部件再给装上,然后发动车子,听听跟拆装前有什么区别。和之前没区别的话,他再继续拆其他地方。就这样持续了一年多,喜柱算是把这辆摩托车“摸”清楚了。

之后,喜柱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他和妈妈商量了一下,想去县城进点配件,自己开一个修车店。喜柱妈妈说,那就试试吧。喜柱看不见,妈妈就拉着他坐车去县城,这家店寻摸,那家店问问。每次都是妈妈一个肩膀背着新进的配件,另一边手让喜柱拉着,娘俩一起走。

如今,喜柱已经修车12年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修车。当时修的是一辆三轮摩托车,修的时间很长,不过最终还是修好了,挣了10块钱。那时,喜柱感到自信感从脚到头走遍了全身。

对喜柱来说,学习修车难度最大的就是线路,因为部件有形可以用手摸,但每一条线路都有颜色,他看不见。最早,妈妈就是喜柱的眼睛,告诉喜柱是什么颜色的,喜柱就做上标记。摩托车线路有30多根线,喜柱靠一遍遍手摸、标记记了下来。

判断是否有电流,对盲人来说也非常困难,万用表看不到,喜柱就琢磨着用舌头去感应。喜柱说如果电瓶短路了,舌头会有像针扎一样的刺痛感,如果电流正常,舌头会感应到温柔的流水感。喜柱也特别提醒,摩托车打火产生的高压电是不可能用舌头碰的。

修车这么多年,让喜柱感到很有乐趣。他说,现在每个顾客来维修,一说毛病,他立马都能解决,比以前自信多了,“我就感觉我挺有用,我不是一个废物”。妈妈心疼喜柱修车难,眼睛看不见,初学时手会碰得青一块紫一块,还会流血,但也庆幸他学会了,觉得进很骄傲。“他也算是天才吧”。妈妈说,几个姐姐也都非常佩服喜柱。

三、修车出名爱情也来了 幸福在路上

在当地政府帮助和喜柱的努力下,家里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慢慢得到全村人的认可。

喜柱说,自己起初只是想好好修车养活自己,没有想过能成家的事情。现在的妻子赵桂云2016年也是摩托车坏了,通过“修车”第一次和李喜柱见面。妻子说,自己是个心软的人,他俩脾气也差不多,“反正能说得来”。后来慢慢接触,就下定决心“今后当他的眼”。

2018年,两人结婚,之后他们有了两个女儿,现在一个3岁,一个4岁。妻子说,结婚5年了,也有累的时候,累的时候也会想,毕竟喜柱跟别人不一样,“别的男人能干,他看不见你得去干”。累是累,赵桂云说,有时候做梦都会委屈得哭,“但累也值呀,他不惹你生气,现在都跟他成了个习惯”。

喜柱觉得现在很幸福,妻子对他帮助很大。他说,现在父母都年过七旬,身体也不好,很多的重担都是由妻子来扛,他主要负责把车修好。

喜柱说,现在自己是个乐观的人,还喜欢听听音乐、玩玩乐器。喜柱干维修挣钱了之后,买了葫芦丝、吉他、二胡,就这样自己摸索着玩音乐。喜柱还是非常憧憬未来的,他还想继续提高维修技术,想将来也能修好小汽车。

这一路有家人的支持、好心人的帮助,喜柱觉得很幸福。他也希望“自己成为一道光,能照亮别人,让别人看到我的时候,也有憧憬未来的向往”。(报道员 孔祥玉)

Baidu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