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十四五”国家手语和盲文工作部署视频会会议材料

“十三五”时期手语和盲文工作总结

手语和盲文是特殊的语言文字形态,是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思维、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国有30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使用着手语和盲文,因此,手语和盲文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语和盲文工作是文化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手语和盲文工作,仅在“十三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领导就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相关国家规划也将手语和盲文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五年来,中国残联积极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职能,会同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等有关国家语委委员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规划、专项规划和领导同志有关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融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大局,聚焦残疾人语言文字生活最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题,持续推进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手语和盲文社会服务水平,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推动残疾人的生活便利性和交流无障碍环境不断改善,加快构建包容互助、残健融合的文明社会氛围。

一、工作措施和成绩

(一)做好手语和盲文工作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将手语和盲文工作纳入相关国家规划,制定手语和盲文工作专项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和工作需要,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内容纳入教育事业、语言文字事业、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个国家规划。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实施《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对“十三五”手语和盲文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明确手语盲文规范化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对以往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成果进行继承、发展和完善。2018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印发通知并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部署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

二是逐步强化手语和盲文工作的法律保障。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等部门积极推动,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提出明确手语和盲文法律地位、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等建议。在《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中,推动将“从事听力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师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手语等级标准,从事视力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教师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盲文等级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的申请条件之一。此外,教育部在制定《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能力标准》等规章制度时,也都写入了有关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条款。

三是基本形成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机制。中国残联牵头,教育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等部门参与,统筹全国手语和盲文工作,共商重大问题和工作落实。语言文字、教育、宣传、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出版单位及社会组织也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残联组织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保障经费投入,调动聋协、盲协、专业出版社等方面积极性,充分尊重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作为手语盲文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参与。2016-2020年,中国残联共投入中央财政预算内经费约3050万元,用于手语和盲文工作。

各地语言文字部门将手语和盲文工作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规划、统一部署,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教育部门安排好教师和在校听力、视力残疾学生的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宣传、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逐步在国家公务活动、电视和网络媒体、公共服务、信息处理中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初步形成了残联牵头,语委、教育、宣传、广电等多部门共同推进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宣传推广的良好局面。

(二)初步形成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规范标准体系,提高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水平。

一是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修订、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配套规范。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力量,历时八年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018年,《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发布并成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志着手语有了“普通话”、盲文有了“规范字”。为配合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适应信息化时代手语盲文传播、出版新要求,组织修订《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研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先后于2019年、2020年成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四个规范丰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内涵和规范标准体系,强化了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切实保障了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特殊语言文字权益。

二是持续开展手语、盲文相关等级标准制订和测试准备工作。组织研制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水平等级标准、手语翻译资格(水平)等级标准,研建国家通用盲文测试大纲和题库,细化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考核标准,确保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水平等级考试内容更加规范、合理。手语翻译资格(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已顺利结题,将开展手语翻译资格考核认证试点工作。此外,开展盲校文科类、理科类、针灸推拿等专业常用词通用盲文符号简写方案研究,以及国家通用盲文数理化符号和音乐符号修订等工作。

(三)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广泛开展骨干人员培训。以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为主阵地,组织开展手语和盲文骨干人员国家级培训,培训对象主要包括特教教师、手语翻译(主持人)、残联系统和公共服务领域工作人员等,共培训1693名国家通用手语骨干和729名国家通用盲文骨干。各省(区、市)也积极开展省级及以下手语和盲文骨干人员培训,受训人员达数十万人,特别注重面向各类公共服务机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培训。

二是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广。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共同配合,通过印发文件、召开新闻发布会、拍摄视频和发放挂图等形式,向全社会推介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各省(区、市)也纷纷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使用:如北京市制作《跟我学手语》、《跟我学盲文》网络教学课程;江苏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与推普周活动相结合;青海将手语电视节目覆盖到全省六州两市,吉林、山东、福建等地在省市电视台开设手语栏目;湖南推出国家通用盲文推广音乐MV、国家通用盲文网络微课堂;安徽、广东、云南等省份举办讲座或手语(盲文)技能大赛;上海、四川特聘“手语推广大使”;贵州围绕“同语同心 逐梦黔行”系列活动,提升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社会认知度,营造无障碍社会环境;由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江苏、山东、安徽、浙江、贵州、黑龙江、新疆等26个省份借助开展听力、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替代性测试,全面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三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首先,以部门合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为各部门、行业提供手语和盲文服务。如上海残联和上海高院联合开展“法官学手语”活动,并共同开发相关培训课程、教材及宣传手册;湖南省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政务服务中心、医院、保险公司、银行、培训学校和残疾人就业集中企业等开展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杭州市开发实时在线翻译系统,以机载设备的方式放置在公共服务场所等。第二,积极参与推普脱贫,结合残疾人脱贫攻坚,开展手语盲文社会服务。中国盲协在农村贫困盲人保健按摩培训和就业安置项目中,专门设置盲文课程,让盲人学习国家通用盲文,提高知识技能,充分体现文化扶贫,受到广大盲人群众的欢迎。第三,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广大残疾人及时提供服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聋协和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湖南等省市积极努力,通过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上增配手语翻译进行同步手语直播等方式,保证听力残疾人第一时间了解真实情况;部分省市通过志愿服务、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聋人信息沟通、医疗服务等提供保障,为重大灾害和疫情状态下的听力和视力残疾人应急语言服务作出开拓性努力。

四是开发丰富网络学习资源。《国家通用手语词典》APP、“国家通用手语系列”APP先后上线,供广大手语使用者、研究者、爱好者学习交流,累计下载超50万次,两款APP分别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2019年“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开发国家通用盲文学习APP,通过明盲对照方式,实现国家通用盲文的教与学。通过“互联网+培训”的模式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中国盲文出版社与北京市盲协推出“国家通用盲文问答微课堂20讲”,通过公众号和网站等进行推广,为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普及提供重要线上平台。华夏出版社、中国聋协等开设“通用手语”公众号,为听力残疾人、手语工作者、教师等学习手语、科普常识及传递信息搭建平台,其中的“手语说今天”栏目,同步更新至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总计浏览量约100万次。

五是出版相关图书。以《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为基础,组织出版四卷本《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进入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分聋校或盲校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配合聋校新课标的实施,组织出版数学、物理、体育和律动、美术、计算机常用词等国家通用手语书籍,后续还将出版其他学科类国家通用手语书籍。中国盲文出版社2019年实现当年发稿盲文读物全部转型为国家通用盲文,2020年完成国家通用盲文读物的全面转型,累计出版国家通用盲文读物千余种,涵盖主题出版类、教材教辅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明盲对照类等大类。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4册),作为国内第一套集国家通用盲文翻译和明盲文左右对照排版为一体的读本,还编写出版了《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推广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四)积极开展手语盲文科学研究,加快成果转化。

一是着力推动手语和盲文科研项目研究。以推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规范化进程,解决听力和视力残疾人对手语、盲文不断增长的需求为导向,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重点扶持应用类研究项目,加快补齐短板。“十三五”期间,盲文语料库建设被国家社科基金作为重大项目予以支持,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继续推进手语语料库建设等。中国残联共立项42个手语和盲文研究项目(手语26项、盲文16项),提供支持经费 260多万元;目前已结题32项。这些科研项目包括不同行业或场景相关手语和盲文标准、软件、教材、教法等,拓展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影响范围,为下一步的成果转化与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加强项目全程的规范化管理,汇聚了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科研人才。

二是加强手语和盲文研究基地建设。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继续建设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设立的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及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发挥两中心在政策咨询、标准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地方指导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在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2021年6月,中国残联、国家语委依托华夏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建设“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和推广中心”。山东、浙江等地则设立了省级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研究)中心。

三是建设完善手语和盲文语料库。采集9个地区的手语词视频约60000个、手语语篇视频40个,建立国内第一个手语语料库网站。建成国际上首个千万级语料规模的盲文语料库,满足盲文本体研究、词典编纂、盲文教学、信息化研发等领域的需求。依托12个省级聋人协会建设覆盖全国7大方言区的手语信息采集点,将聋人常用的新词新语按照手语规范化要求及时补充到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中。完成国家通用手语采集标准、标注标准、手形标准和相关术语标准的研讨,为“十四五”期间在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建设重大突破奠定基础。

二、“十四五”重点任务

虽然“十三五”期间我国手语和盲文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还存在着立法薄弱、规范标准建设欠缺、学科建设起步晚、高水平专业人才匮乏、社会服务水平较低和整体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残联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科技部、工信部、文旅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门于今年6月印发了《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第二期行动计划)。“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手语和盲文工作的法律保障,尽快确立手语和盲文的法律地位。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过程中,增加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有关内容。

(二)将手语和盲文纳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教育、科技、文化等相关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手语和盲文工作。

(三)贯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和第二期行动计划部署,完善手语和盲文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力度。针对听力和视力残疾人在教育、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等领域亟需解决的交流障碍问题,做好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

围绕重点    落实规划    做好实事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在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的直接指导下,根据《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十三五”期间,中心重点做了以下一些具体工作:

一、发挥咨询作用,推动手语和盲文政策法规的建设

这些年,中心积极参与国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参与制定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等工作,为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写入有关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条款建言献策。在已经颁布的一些法规规章中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同时,结合聋校、盲校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编写,我们直接提出和审定新教材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方案,使它们进入国家课程、国家教材。

二、发挥骨干作用,研制事关全局的手语和盲文规范标准

我国在手语和盲文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需要补短板的地方很多,为此,需要抓事关全局性的重点事情先做。“十三五”期间,由中心领衔,与中国聋协、中国盲协携手,研制完成《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汉语手指字母方案》;配合中国聋协研究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这四项成果均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的名义颁布实施,为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学习和推广使用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将为听力残疾、视力残疾人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和特殊教育作为研究项目谋篇布局的两个重点,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水平等级标准的研究和为教学服务的手语、盲文研究。出版了数学、美术、体育和律动、计算机等学科课程的通用手语,编印了手语教学挂图和盲文教学挂图。

三、发挥影响作用,配合各方开展手语和盲文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不论是补短板,还是开新篇,手语和盲文研究和推广工作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为此,几年来中心不仅与中国聋协、中国盲协联合开展研究,举办国家级培训班,还积极支持各地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研究和推广工作。如我们支持国家手语语料库和汉语盲文语料库的建设;支持中华经典诵读的手语版、盲文版的研究;支持高校手语翻译专业建设;近百人次到各地协会、学校、机场、商业服务业、社区等举办的培训班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手语、盲文工作的政策方针,介绍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为扩大手语、盲文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无障碍的良好环境奔走出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贯彻《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在未来五年,为加快手语和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进程继续尽心尽力,争取让更多的研究成果惠及广大听力残疾和视力残疾人。

担当主体协会责任    努力推动盲文规范化工作

中国盲人协会

手语盲文是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手语盲文工作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手语和盲文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党和国家关心残疾人群体、维护残疾人语言文字权益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广大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的教育质量和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和社会参与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中国盲协作为全国视力残疾人的利益代言人、权益维护者和服务提供者,在盲文规范化工作中积极发挥主体协会作用,努力反映盲人群体的文化需求,与主管业务部门及相关单位密切合作,担当作为,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参与顶层设计,推动将国家通用盲文纳入到相关政策和法规中

“十三五”期间,中国盲协根据国家相关部署,在中国残联领导下,深入参与了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四部门发布的《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中央宣传部、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广电总局五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等文件的制定过程,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师法》以及无障碍相关法规、规范的修订和制定提出建设性建议,力争将国家通用盲文及相关工作纳入法律法规体系。为解决以盲人群体为主的阅读障碍群体的阅读资源问题,通过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等渠道推动在《著作权法》修订过程中拓展包括盲文在内的无障碍作品的版权豁免,推动《马拉喀什条约》在国内的审批落地。

二、深度参与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研制和试点工作

中国盲协积极参与支持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研制工作,相关领导和盲人专家全程参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和主管业务部门配合,多次组织专家研讨会、论证会、盲人座谈会等,组织省级盲协主席和盲文骨干就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征求意见。2017年,根据国家通用盲文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中国盲协承担了9个省级盲协的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盲协组织专家到多地进行指导和培训,召开座谈会听取盲人群众意见,组织全国盲文骨干积极参与盲文试点工作会议,保障了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充分吸收盲人群体的意见。

三、承担全国盲文骨干培训任务,指导各地盲协做好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

根据《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要求,在中国残联支持下,从2018年至2021年,中国盲协分别在北京、重庆、山东、湖南、江苏等地举办国家通用盲文骨干培训班,共培训各省盲协骨干、高校和特教学校教师、盲文出版专业人员700多人,受训人员覆盖31个省(区、市)和100多个盲校、特教学校,为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奠定了师资基础。中国盲协还指导和支持地方盲协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在教材、师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微信交流群,在盲协网站上分享国家通用盲文教材和推广经验。

四、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

为落实国家残疾人脱贫攻坚部署,体现文化扶贫,盲协在近几年的国家通用盲文骨干培训工作中,注意向贫困地区倾斜,为“三区三州”培训了骨干教师20多名。2019年,中国盲协汇聚社会资金,在甘肃临夏州组织了农村贫困盲人保健按摩培训和就业安置项目,100名盲人通过培训就业实现脱贫,在培训课程中设置了盲文课程,让盲人学员初步掌握盲文这一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在2020年中国盲协组织的五省市中途失明康复试点项目中,也专门设置了国家通用盲文学习模块,帮助中途失明者学习国家通用盲文。

五、成立专门委员会,推动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与研究工作

为充分发挥盲人协会在国家通用盲文规范化工作中的作用,2018年,中国盲协成立了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与研究委员会。依托该委员会,携手科研机构,推动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工作。和兰州大学合作,建立信息无障碍实验室,研发国家通用盲文数字平台,在线提供国家通用盲文翻译以及数学公式和音乐符号编辑公益服务。组织开展了国家通用盲文推广状况专项调查,和长春大学团队合作,对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状况及盲文使用状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并撰写了研究报告,为制定“十四五”国家通用盲文相关规划提供了依据。

根据调查,“十三五”期间,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机制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国家级和省级培训任务初见成效。但地市和县级培训工作落实不够;各级盲协在国家通用盲文的培训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盲协骨干中重度视力残疾人使用盲文的比例较低;各地盲校对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工作比较重视,但有盲班的特教学校盲文师资不足,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滞后。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的资金保障、组织协调和督导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十四五”期间,中国盲协将按照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语言文字事业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整体部署,积极作为,扎实贯彻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引领盲人群体继续开展国家通用盲文的宣传推广,承担好国家通用盲文的骨干培训工作;大力支持国家通用盲文的研究,加快实现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目标;推动盲文的法制化建设,让国家通用盲文在提高盲人群体文化素质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勇于担当    积极作为    为推动手语规范化做贡献

中国聋人协会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残疾人语言文字权益,“十三五”期间,我国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呈现出全新局面。中国聋人协会始终把手语规范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度参与《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等文件的研制与贯彻落实,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发挥聋协自身优势,全力助推手语规范化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切实发挥好主体协会作用,在国家研制和推广通用手语工作中恪尽职守

(一)成立专门委员会,提高国家通用手语研究与推广工作过程中的技术含量。鉴于这项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中国聋协在中国残联的支持下,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以手语研究和手语翻译专家为核心,成立了两个下设专业组织,即“手语研究推广委员会”和“手语翻译委员会”(以下简称“手语委”和“手翻委”),两委会自成立以来,以促进聋人平等参与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在聋人群体、社会组织和国内手语翻译领域打造了品牌和形象。

(二)承担全国聋人骨干、手语翻译骨干师资培训工作,推动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出实效。组织听人专家、聋人专家携手开展理论政策和手语应用实践培训,开拓聋听合作授课等有效方式。至2021年8月份累计完成101课时培训,培训520人次。2020年疫情期间,改线下培训为线上培训,学员160人名额报名爆满,网上教学、网上考核、网上发证,并根据学员要求在网上留存课程反复学习,培训效果超出预期。有力推动了各省市开展手语能力提升及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工作,并打造了一支熟练掌握国家通用手语的骨干队伍,为组建全国讲师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持续有效开展手语信息采集工作,为国家通用手语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素材。与地方残联密切配合,创新手语信息采集工作方法,扩充采集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采集技能培训,提高当地手语知识水平,完成好全国12个手语信息点的信息采集工作,充实丰富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形成动态规范机制。截至2019年底,各地采集点累计收集手语语料样本数(视频):词语7542个,语句3484个,语篇95个,共11121个视频。此外,及时将重大事件相关词句纳入语料信息采集范围,为后续更新、规范国家通用手语用法奠定基础。2020年采集新冠疫情、疫情防控等方面语料;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采集红歌、入党誓词等方面语料。

二、主动参与课题研究,为手语规范化发展提供学术和专业支持

汇聚专业人才,开展各级科研项目申报和研制,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手语分类方法与释义分析研究”;“手语翻译教育的中国模式研究”,完成中国残联课题《手语翻译水平等级考核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的研制。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已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于2021年3月起实施;中国残联课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高频词句手语翻译术语库建设》在结项中被评为优秀。《少先队队歌通用手语方案》、《共青团团歌通用手语方案》正在研制中。

在承担各项课题、项目的同时,中国聋协手语委和手翻委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主持了国家通用手语系列丛书之一《国家通用手语日常会话》的编写工作,并编写了手语翻译系列教材《初级/中级/高级手语翻译教程》。

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协会影响力和国家通用手语社会关注度

2020年,中国聋协手语委联合北京市手语研究会、华夏出版社,共同策划“手语说今天”系列栏目,积极发挥各地聋协的主动性,以重要历史节日、事件为主题,以手语呈现其背后的故事及意义,在视频传播知识的同时推广了国家通用手语。所有视频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刊发,引起社会关注,营造了浓厚的手语学习氛围。

中国聋协手翻委自创建公众号以来发布原创推文26篇,内容涉及习近平总书记金句优秀手语译文征集、国内手语翻译专业介绍、手语翻译就业调查以及资深手语翻译访谈等,并率先开展疫情防控方面的手语应用宣传,在各地聋协、社会组织中起到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内手语翻译员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的意识。

四、存在问题与下一步打算

尽管手语规范化及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工作已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手语翻译水平考核标准仍未出台,进展情况还远不能满足聋人群体需求;手语信息采集、人员培训等工作仍需加大力度;中国聋协所属手语委和手翻委人员均为兼职,相应财力、物力保障力度有待加强。

“十四五”期间,中国聋协将贯彻《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精神,围绕手语规范化目标任务,认真履职尽责,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手语翻译服务体系,逐步推行国家通用手语水平等级考试和手语翻译等级考试制度。

二是加强培训管理,拓展推广服务范围,为我国西部等偏远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聋生提供手语服务。

三是积极加强与社会各界交流,深入探索手语研究、语料库建设、手语翻译考核、手语识别等方面合作。

加强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和推广工作    推动盲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盲文出版社

盲文作为一种特殊语言文字,是盲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工具。2015年,《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正式发布,中国盲文出版社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精神,主动参与国家通用盲文研制及推广实施,将行动计划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在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国家通用盲文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一)建立健全国家通用盲文出版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国家通用盲文方案(试行)》前期论证研讨及国家通用盲文试点编校工作,为方案的最终落地成型打下坚实基础;制定《国家通用盲文正音规范》《盲文图书版式规则》等7项盲文读物编校制度、《盲文图书印制管理制度》等4项盲文读物印制制度,以及15项相关管理制度。

(二)推动国家通用盲文相关标准研制。主持编制的《GB/T 38640-2020盲用数字出版格式》《GB/T 36719-2018图书馆视障人士服务规范》已获颁布实施,《听书机的通用技术规范》《盲文点显器的通用技术规范》已进入报批流程。参与起草2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并获颁布实施。

(三)提升国家通用盲文信息化建设。升级阳光盲文软件专业版,全面支持国家通用盲文转译,初步实现盲文数理化公式的翻译。研发智能在线盲文出版支撑工具,实现盲文文本在线录入、排版、编辑和校对功能,支持汉语与国家通用盲文的双向翻译,英盲双向翻译,公式、符号、乐谱等内容的自动翻译及现行盲文向国家通用盲文的转换,同时提供智能校对及盲文OCR识别等服务。研发国家通用盲文学习APP,大幅提高国家通用盲文学习的便利性。

(四)积极配合研制国家通用盲文等级标准。参与国家通用盲文等级标准考试题库开发、人员培训及测试认证等工作。

二、大力推广国家通用盲文

(一)率先完成国家通用盲文出版转型升级。在全社共同努力下,2018年实现国家通用盲文读物发稿占比40%,2019年实现当年发稿盲文读物全部转型为国家通用盲文出版,2020年完成国家通用盲文读物的全面转型,累计高质量出版国家通用盲文读物1300余种,及时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等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国家通用盲文版,精准出版盲校各级各类教材教辅,高效出版提升盲人就业创业能力盲文读物,创新制作大字·国家通用盲文对照读物,研制发国家通用盲文培训教材,为国家通用盲文全国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国家通用盲文。全面布局并快速推进盲人各级各类教育、康复、就业的国家通用盲文图书出版工作。编译出版国家通用盲文教材教辅167种,涵盖义务教育阶段盲生教辅用书4个学科90种、高中盲文教科书9个学科50种、按摩中等专业盲文统编教材9种、社会盲人培训教程及教辅图书18种。

(三)面向全社会进行国家通用盲文支持服务。为北京2022冬残奥会提供国家通用盲文点字和英语盲文点字翻译校对服务,为中国绿化基金会、环球影城等机构提供国家通用盲文翻译服务。举办国家通用盲文技能竞赛。

(四)开展国家通用盲文培训推广。2018年7月1日《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发布后,及时并保质保量完成《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国家通用盲文自学辅导手册》盲文版出版工作,为国家通用盲文全国推广提供了坚实保障。以各级盲协、各地盲校为重点,推动全国各地加强国家通用盲文宣传推广,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2018至2020年,圆满完成10余期国家通用盲文骨干师资及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培训,累计培训近千人次。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中国盲协”网站等平台推出“国家通用盲文问答微课堂20讲”“国家通用盲文自学辅导手册”线上课程,吸引了盲人在线学习国家通用盲文,截至9月,课程总点击量已达31603次。

三、加强国家通用盲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提升国家通用盲文出版整体水平。为达到国家通用盲文规范化要求,中国盲文出版社做好国家通用盲文先行者和排头兵,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考核活动,采取培训与考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模式;坚持“先转带动后转,最终达到共同转型”原则,抓好国家通用盲文转型考核工作,从根本上促进国家通用盲文出版升级;同时,认真组织盲文出版人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语拼音方案》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持续提升国家通用盲文出版整体水平。

(二)积极参与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工作。鼓励国家通用盲文出版骨干力量申报省部级及国家级课题,2018年完成国家语委“面向盲文出版的数理化公式盲文转换方法研究”课题,2020年完成中国残联“盲文数字印制的实践研究”课题;鼓励出版人员参加国家通用盲文学科简写方案、分词规则、教材教法等相关课题。近年,盲文出版人员发表有关盲文研究与应用推广相关著作及学术论文20余篇。

2021年6月28日,国家语委、中国残联共建的“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和推广中心”在中国盲文出版社正式成立。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和推广中心将认真贯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盲文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和推广力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的语言文字支持。

建设宣传信息平台    服务国家通用手语推广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作为服务于残疾人文化事业的出版单位,秉承“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国家通用手语图书出版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研发应用推广工作,不断推进听力残疾人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推动开创手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一、聚焦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为加快推进手语规范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的发布与实施。我社作为起草单位之一,迅速动员组织手语项目组人员加班加点,与词表撰写者、绘图者一道,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的成稿与出版发行,保障规范顺利发布实施。

二是提前行动、扎实开展《汉语手指字母方案》的出版和发行。除做好方案各项基础配合工作外,我社重点针对教育领域主阵地,出版发行了《汉语手指字母指式挂图》,作为全国聋校国家通用手语教学参考,为师生学习使用方案提供便利,有效提升方案学习推广的效果。

三是发挥优势、全程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起草与研制。手语专家、手语项目总监徐聪同志在前期调研、初步方案试点、正式方案形成与推广过程中全程参与,充分发挥了专业技能人才资源优势。此外,我社还特别邀请邰丽华同志作为手语模特拍摄制作挂图,向全国各地特殊教育学校和残联组织免费赠阅推广。

四是系统谋划、履职尽责做好国家通用手语系列图书出版工作。“十三五”期间我社陆续出版了《国家通用手语词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各民族名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等国家通用手语系列图书/挂图,共计16个品种、6598千字、44750册/张。其中1种荣获第五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9种被遴选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其间,我社多次组织协调聋人教师、手语研究者、学科专家等参加审稿会,不断提高成稿效率、保证出版进度,及时满足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用书需求。

二、创新工作思路,建设信息平台,努力适应信息化时代手语传播出版新要求

一是研发“国家通用手语系列”APP,开设线上免费培训课程。APP汇集我社出版的手语系列所有电子书及视频,自2018年上线以来共发布30余册手语图书的电子版,学习视频375个,总计时长4107分钟,总容量约合16300M。APP中开设的线上培训课程既包括手语科普类的短视频,也包括专题式的培训,均为免费学习使用。APP总下载超过3万次,使用人次超过30万,其中有25万人次参加专题培训,显著扩大了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范围。2019年,APP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二是研发“国家通用手语词典”APP,配合纸质书同步推广。作为《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工具书的配套APP,在各应用市场上一经推出就广受读者好评,总计下载人数超过20万,平均日活跃用户约3000人。我社特别安排专人负责收集读者通过APP在线即时反馈的意见,为后续更新完善各项功能提供参考。APP入选2020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1年中宣部“献礼建党百年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

三是研发“华夏手语”APP,协助手语信息采集点采集工作。为配合国家通用手语语料库建设工作,协助中国聋人协会在全国12个手语信息采集点开展信息采集工作,我社以信息采集工作特点为导向研发APP,2020年11月上线使用后,充分发挥了信息化优势效能,切实提高了手语信息采集工作效率。

三、培养科研人才,提高科研实力,为下一步成果转化和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一是凝练研究方向,关注手语领域最新理论或技术研究动态,优先把资源投入到扎实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十三五”期间,我社组织2人次以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手语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组织13人次参与中国残联委托的部级手语课题六个,组织4人次参与起草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三个,为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成果落实落地提供研究支撑基础。

二是预先规划设计,下沉一线精准调查研究,为后续科研工作打基础、创条件、蓄能量。为做好国家通用手语等级水平考试的准备工作,我社提前规划手语学习数据库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搭建。深入基层各地聋校,利用网络,以实地、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认真细致充分的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获得了聋校手语推广的第一手信息,为下一步的研发与推广工作打下基础。

四、开拓宣传渠道,营造社会氛围,服务手语宣传推广工作大局

“十三五”期间,我社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手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借助多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工作,以易于传播的方式将手语知识送到听力残疾人朋友、手语工作者、教师等群体身边。

2017年开通的“通用手语”公众号,已累计粉丝逾3万,发布推送122次,其中原创文章28篇,累计浏览量超过30万。推送内容涉及国家通用手语基本常识、防疫知识、重要节日及新闻热点介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一般常见生活问题等,所有内容均配有手语视频演示。

2018年8月至9月,我社协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等兄弟单位,制作完成国家通用手语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视频成片,于国庆节前发布,全网播放量近百万。

2020年,我社与中国聋人协会、北京手语研究会共同合作,在“通用手语”公众号上开设“手语说今天”栏目,制作发表视频节目56个、其他类型节目5个,并同步更新至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频、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中设立的专门栏目,总计浏览量约100万次。

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我社已逐步发展为国内出版手语出版物最多、手语数字化产品市场影响力最大的出版社。“十四五”期间,我社将深入贯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按照第二期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发挥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的作用,努力推进新时代手语规范化进程,完善手语信息化平台建设,保持科研前瞻性和探索性,多措并举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探索加强手语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的有益实践。

试点带动教学    打造校园文化    有效推广国家通用手语

北京启喑实验学校

我校是参与《国家通用手语方案》试点工作全国十五所院校之一,“十三五”期间,我校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试点任务,而且不断完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相关工作,采用专项+分支、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考核、课题+实践等多种模式,打造“沉浸式”手语校园文化,形成手语校本特色,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一、以“专项+分支”模式,形成组织结构

2016年我校将国家通用手语工作列为学校专项工作,成立了“国家通用手语推广领导小组”,由谢校长牵头,对国家通用手语推广专项工作的开展进行整体设计、部署与指导,根据每一时期的工作需求,先后成立了手语推广组、手语备课组、手语教研组,推广组九位教师根据工作要求,分工合作,带领全校师生,通过对外宣传、课程研发、师生实践、课题研究等系列分支项目,形成完整的组织结构,保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工作的全方位推进。

二、以“课上+课下”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教学是国家通用手语推广的主阵地,它涉及到所有学科、教师和学生,同时也是国家通用手语学习、记忆、使用中交流最广泛的途径。我们充分发挥教师资源优势,2018年组建兼有聋听教师的教研团队。并将手语课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手语课进课表,小学段每周两节班级手语课,初、高中段每周一节手语公共课。

首先,进行手语词汇的普及学习,手语教研组成员按照《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方案》要求,从《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筛选推广手语词汇,按 “专任教师不少于5000个手语词,管理人员不少于3000个手语词”的目标,确定了我校教师手语学习掌握的词汇。按计划每周制作PPT供全校师生学习,截止到目前共制作108期,约2220个词目。

其次,对于成为课程的手语课,手语教研组对每一个学段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研讨确定,以保证手语教学的规范性。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聋生特点,我们开展集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集中教学。为打好手语基础,我们尽量安排聋人教师承担小学部手语课,为低年级听障学生创设自然的习语环境。初、高中段的手语课则更多关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方法指导。在学习效果评价上采用灵活的方式,如高中部的手语竞赛,初中部的手语课程表制作,学生学期内完成数个手语故事视频等,都可作为学期考核成绩。既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又让教师直观了解了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便于调整教学。

此外,我们还将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列为所有学科的“教学常规”。日常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体现手语的学习和使用,这是我校教学常规中的一项硬指标。结合《国家通用手语词典》,将高频词和学科重点词作为课上手语教学的要点。这一做法同时促进了教师对学科手语的学习。

三、以“校内+校外”模式, 丰富推广途径

我们营造了具有特色的手语学习使用的校园文化,自2018年起每周制作一期手语学习PPT,利用一楼大厅显示屏滚动播出,方便师生随时学习;学校大门及教学楼正门,配有手语图版校名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楼内墙上设置手语词展示牌区域,由专人定期负责更换;各班及各层楼道均有《国歌》国家通用手语版挂图,方便师生规范手势动作,通过多种途径,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推动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

我们还以手语歌的形式实现推广和展示教育功能, 2018年《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启动仪式在我校的开学典礼上隆重举行,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的《你是英雄》,2021年的《歌唱祖国》,均被“国家通用手语展示平台”选用。每年一首手语歌作品的录制与发布,都深深触动了演绎者与观赏者的心灵。

作为首都的唯一只招收聋生的学校,我们自觉承担起国家通用手语推广与交流的责任, 2019年推出了面向社会的手语学习公众号“北京启喑通用手语学习平台”,开办了“跟张老师学手语”专栏。迄今为止已完成近100期的内容,现在该栏目已形成手语推广品牌,有固定的关注学习人群。2020年疫情期间,我们制作了附带手语解说的心理疏导专题,发布在公众号上,有效的帮助了居家学习的聋生及家长,获得了区教研中心的高度评价。

四、以“学习+考核”模式,确立手语为教师与学生的必备技能

准确流畅的使用手语,是聋校教师与聋生的基本功,学校将手语学习与考核提到了业务层面,展开手语校本培训与校本考核,确立了手语的学科地位。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次国家通用手语集中学习。请校外专家或手语教研组教师,就国家通用手语学习及使用中的重点内容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每学年进行一次教职员工手语考核,手语教研组制定《考核方案》,设计考试内容、考核方式及流程,并将手语考试成绩与个人绩效挂钩。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师学习手语的责任感与主动性,也让国家通用手语的学习成为教职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五、以“课题+实践”模式,推动研究探索

以课题带动实践,以实践促进研究。手语课题有《国家通用手语词表》使用研究,学科词汇的打法研究,学科教学落实研究,手语德育功能研究等。小学语文组、沟通交往组、英语组,先后与手语教研组开展了跨学科手语词汇讨论。谢校长带头主持课题,带领学校数学教师,并邀请新疆、扬州及北京联合大学部分教师,承担了国家级课题“聋校数学学科常用词通用手语补充研究”,历时两年,研究成果《数学常用词通用手语》于2020年正式出版。

为提升一线教师的手语专业化水平,在确保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外派人员参加学习和社会实践。五年来先后送出十多位一线教师,参加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的专项培训班;手语教研组三名教师参加了中国聋协举办的“全国通用手语骨干翻译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聋听教师十多人先后参加了《国家通用手语》系列丛书的讨论、拍摄工作;五名教师承担了“北京新闻”、“首都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的手语翻译工作;多名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手语翻译实践工作。

五年来,我校的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工作不断推进,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尽职尽力做推广    千方百计促运用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手语和盲文是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十三五”期间,上海残联在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工作过程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协同配合,取得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积极开展试点,共同完善方案内容

2016年,上海市聋人协会、上海市第一聋哑学校、上海市盲童学校三家单位被中国残联、教育部、国家语委等确定为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试点单位。三家单位认真做好试点方案,严格按要求开展试点工作。市聋人协会多次开展聋人骨干交流研讨,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和修改兼用,把反馈意见和建议汇总起来,呈报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为推动《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和《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出台贡献智慧和力量。两所学校尽管在此前从未开展过试点教学,但参与试点工作的全体教师都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从语言教育的科学性、适用性角度,在教中学,学中教。最终专家对上海的试点工作评定为“有质量、有深度”。

二、加强协调协作,明确职责分工

为贯彻中央宣传部、中国残联、教育部共同召开的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部署电视电话会精神,落实《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方案》《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方案》,在听取市聋人协会、市盲人协会主要负责人意见和建议基础上,我们多次召开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语言文字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并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任务目标,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工作顺利推进。

三、努力开发资源,着力研究推广使用

我们积极开展与高校的合作,发挥学校科研资源作用,加强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和应用。2017年上海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成立,2020年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挂牌,有力地促进本市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研究工作。近年来,该中心完成了《中国手语服务行业现状与趋势》《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下特殊人群语言规划与语言服务研究》等课题研究,参与《国家通用手语、盲文视频课程建设》以及中国手语教程(初级和中级)等项目编纂,结合“四史”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联动红色场馆力量,策划制作了系列手语宣传视频,为特殊人群提供“四史”学习教育资源,《红色之旅-四史故事(手语版)》系列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发挥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辐射作用。

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本体研究、应用研究、推广与交流研究,保障残疾人的语言文字权力和融合发展,为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残疾人信息获取与交流无障碍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四、依托社会力量,项目化推进工作

“千人手语培训计划”作为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多年来连续以项目化形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面向聋人、面向特教教师、手语翻译、手语志愿者、公共服务行业窗口服务单位,包括银行、医院、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多行业、多群体、多层次的手语培训。2019年,“手语在线翻译服务”以APP的形式为聋人提供在线实时手语翻译服务,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了上海城市的温度。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下半年面向本市的盲人协会骨干开展了国家通用盲文首期培训班,受到了学员的广泛欢迎。在国际残疾人日当天,上海残联和上海高院联合开展“法官学手语”活动,共同开发的国家通用手语诉讼服务培训课程和教材以及宣传手册也同步上线。上海黄浦法院率先在诉讼服务中心试点增设了手语服务。

2021年初,经过共同策划,上海第一家星巴克手语店正式开业,和“熊爪”咖啡一起成为了上海的网红打卡点。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又在全市推出手语微课堂推广计划,委托第三方在商场、咖啡馆、大型楼宇内寻找合适的场地开设手语微课堂培训,为有意向学习手语的社会人士教授国家通用手语,每次课程约半个小时,教学25个常用词语,5个短句。我们秉承“人人都能成为国家通用手语阳光推广大使”的理念,除了专业的手语翻译,让聋人,甚至学生都加入到推广国家通用手语的队伍中来。

五、适应听力残疾人需求,多渠道宣传推广

多年来,市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市残联共同打造电视手语翻译节目平台,自2015年3月起,上视新闻综合频道午间新闻节目增设手语播报,每天30分钟手语直播新闻节目,目前《午间30分》手语直播新闻节目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频道播出。为推动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发展,让听障人士能共享社会文明成果,上海“两会”开幕式增配手语翻译,同步为听障观众“解读”会议内容。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保证听力残疾人第一时间了解真实的情况,一方面在本市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上增配手语翻译进行同步手语直播;另一方面组建志愿者服务队,执行做好回国聋人信息沟通服务保障任务,让刚刚回到祖国的聋人朋友,体会到归国的安全感。

在上海残联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吾声手语课堂》栏目,传播手语文化,营造手语学习氛围,截止2021年8月底已播出83期。在新媒体《长三角慈善之窗》栏目中开设“慈善手语之窗”板块,截止同年8月底制作播出16期录制的手语视频教学课程。

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中的一件大事。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作为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推广,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关注和努力,需要全社会支持和理解,才能被听力、视力残疾人接受和肯定,成为真正的语言被交流和使用,并不断传承和延续。

首创全媒体国家通用手语节目    多方联动推广国家通用手语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江苏省贯彻落实《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在国家通用手语宣传推广上积极探索, “全媒体国家通用手语节目”研制与推广单位——江苏省残联、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三家,共同开展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把握残疾人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有听障人士2780多万,江苏就有1488万。通过多年大众传播和主题宣传的实际工作中了解以及前期工作调研中发现,作为传媒主阵地中的电视,目前在我国听障人士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电视节目中,除部分新闻类节目配有手语翻译外,以手语作为主要语言元素的电视节目几乎没有。而且,现有的一些电视手语节目,存在不是使用国家通用手语、手语展现窗口偏小、以“手语机器人”替代真人等问题和不足,听障人士往往反映看不清、看不懂。同时,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但适应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播需求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听障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通过基于全媒体平台国家通用手语节目的开发与推广,将为相关部门推广国家通用手语提供决策参考,并能满足听障人士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心和重视。

二、坚持优势互补,有效推进项目落实

江苏残联把推广国家通用手语、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作为自己的应有职责和工作重点,努力为残疾人有效融入社会营造良好环境。江苏广电总台作为省级主要主流媒体单位,肩负着面向公众传播的社会责任,具备国家通用手语节目的拍摄制作能力和传播渠道。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依托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盲文手语研究院、中国聋人协会手语研究与推广委员会等专门机构,持续打造国家通用手语专业团队。

2021年4月三方签署合作协议,江苏残联提供节目资金保障、统筹协调项目推进;江苏广电总台安排节目制作执行团队,提供相关服务并落实晚间黄金播出时段;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提供聋人演职人员、专业指导团队和设备场地等软硬件支持,共同开展新时代保障听障受众信息获取权、媒介使用权和手语交流权的全新探索,制作推广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通过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分工负责,携手推进,实现1+1+1>3的综合效果。

三、坚持需求导向,精心研究节目内容

(一)选定节目选题方向。以解决聋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工作团队通过深入调研确定节目选题方向。一是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为了更好地引导残疾人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设计了法律普及类节目类型,针对残疾人群众因为不知法,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还有因为不懂法,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定制全国首档真正意义上的手语普法节目,命名为“手语普法”。二是针对听障人士与普通社会公众交流障碍等问题,设计了手语普及类节目,命名为“妙手生话”。

(二)设计生动易于残疾人接受的节目内容。以聋人朋友易于接受为目标,创新呈现形式。组织多场听障人士为主体的内容选题策划会,坚持以听障人士为主体撰写节目文本,再由编导进行电视化呈现的修改完善。《手语普法》节目主要通过“高空抛物”“居住权”“婚内单方举债”“真假离婚”“民间借贷纠纷”等内容,以情景剧的形式演绎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再由听障主持人用国家通用手语解说每个案例涉《民法典》相关法律知识。《妙手生“话”》节目主要是以听人“小白”学手语为主线,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并由聋人主持人用国家通用手语教授关键词语和句子,同时配以汉字字幕和普通话配音,面向社会大众推广国家通用手语。

(三)准确把握手语节目特点。项目执行过程中,具体负责拍摄的团队与手语专业团队也在不断进行磨合,让拍摄团队专业能力与手语节目特殊需要有效融合。在首期节目正式播出前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广泛征求听障受众与专家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节目内容与展现形式,有效提升了节目播出质量和受众满意度。

四、坚持研究媒体传播规律,全力打造全媒体推广体系

(一)电视黄金时间播出。节目于2021年9月11日19时40分,在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首播,每周六晚在同一时段,安排《手语普法》和《妙手生“话”》交替播出。现已播出《手语普法》和《妙手生“话”》各4期。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尤其在聋人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江苏省聋协主席李梦江认为,《手语普法》选题精准、内容有创意,采用情景剧的形式,严格使用国家通用手语,既让聋人朋友学法守法,也让听人观众轻松学手语。

(二)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每期节目时长设定为3分钟,通过短时长、系列化节目设计,适应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传播需要。每期节目同步在江苏广电、江苏残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的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打造“大屏”与“小屏”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方位推广国家通用手语。聋人学者杨军辉认为,全媒体节目有手语、字幕、插图、情景剧、语音配音、背景音乐和画面解说词,不仅在电视台播放还在网络中播放,全方位、全融合。

(三)探索建立项目制作规范和标准。中国聋协手语委专家认为,该节目对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手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工作团队也对打造高质量的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做聋人愿意看、看得懂的节目,如何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实现一次拍摄和制作实现全媒体平台推送,这都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查找不足,不断研究新时代媒体发展内在规律,探索研究制订基于全媒体平台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制作规范,在不断修订完善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制作标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在国家通用手语节目制作推广上迈出了第一步。对照“十四五”期间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快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打造对听障人士更加友好的语言环境和社会氛围,做好做优国家通用手语节目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切入点。江苏广电总台将与江苏残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单位紧密合作,创作更多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全媒体内容产品,研制和完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制作规范,让更多残疾人受益,并不断放大在全国的影响力。

做好试点    加强教科研    扎实推广国家通用盲文

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2015年,《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颁布实施,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残联联合发布《国家通用盲文方案》并于7月1日开始实施。在这种背景下,我校于2016-2017年参加了国家通用盲文教学试点工作,2018年6月承担了中国残联“低年级通用盲文教学法研究”项目研究工作。

经过几年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工作,在各级领导、国家课题专家组指导帮助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本着求实、创新精神,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计划,精心组织,在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汇报如下:

一、精心谋划,制定教学推广方案

接受任务后,学校召集精兵强将反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推广方案,并得到省市教育、残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试点、教学和推广过程中予以督促、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以极大支持,确保了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保障,成立教学推广领导小组

为确保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成立了以叶曙光校长为组长,严会副校长为副组长,盲教部主任统管全面工作的教学推广小组。小组成员都是具有多年从事盲教教学经验的老师,能熟练阅读和书写盲文,熟悉盲文相关规则,为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大力宣传,认识国家通用盲文重要地位

利用各种会议、教研活动大力宣传国家通用盲文,增强全体师生对国家通用盲文作为国家规范化文字地位的认识,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做到主动使用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批改作业,使用国家通用盲文制作指示标牌等,积极参与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

四、多措并举,提高教师国家通用盲文水平

(一)学校不仅多次派出教师参加“国家通用盲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还在学校开展了二级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并熟练使用国家通用盲文。

(二)派出教师承担省、市、学校等各级各类国家通用盲文培训的教学工作,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加深刻的掌握国家通用盲文方案的规则、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逐步总结出符合盲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通用盲文教学试点和项目研究工作,在试点教学、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了一种符合低年级盲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总结出一套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编写出《低年级通用盲文学习读本》和《低年级通用盲文教学参考》。以教科研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师通用盲文水平。

五、多种形式,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

(一)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围绕国家通用盲文朗读、书写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书香伴我成长”读书系列活动中的“我读我感读后感征文比赛活动”中,将国家通用盲文印制的《植物大战》、《孙子兵法》等书籍列为必读书籍,并要求用国家通用盲文来书写读后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阅读国家通用盲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效果。在中专部 “阅读国医经典”朗诵比赛中,通过现行盲文和国家通用盲文两种盲文的摸读,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国家通用盲文在阅读和理解方面的优势,爱上国家通用盲文。

(二)利用学校盲文写字课,对二年级以外的班级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教学工作,在校园里形成人人学国家通用盲文,人人用国家通用盲文的良好风气。

(三)在日常刻印试卷、课后作业等材料印刷中使用国家通用盲文,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国家通用盲文阅读材料,在使用中提高国家通用盲文阅读和书写水平。

(四)盲校教师是推广国家通用盲文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我们利用在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教专业盲文课教学的契机,主动开展国家通用盲文教学工作,使这些特教师资后备军尽早掌握国家通用盲文,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盲文教学打下基础。我们还在残联、图书馆举办的各类盲人技能培训中,增加国家通用盲文教学课程,让更多盲人朋友掌握、使用国家通用盲文。

六、不断实践,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推广驱动力

通过开展“低年级通用盲文教学法研究”项目研究,我们编写了《低年级通用盲文学习读本》和配套的《低年级通用盲文教学参考》。此套读本和教参本着以视障学生为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注重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通过学生摸读、教师引导,找出相关规律,从而总结出国家通用盲文的相关规则,摒弃了以往死记硬背条文的模式。为便于低年级孩子记忆,每课后面均编写了歌谣及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另外,为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盲文版读本声调的标注按照学习进度和所学过的规则逐步进行声调省写。汉字版分别用不同颜色作出声调和轻声等标注,以便于教师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为了让教研成果能发挥更大效应,我们在国家、省级国家通用盲文骨干培训班上,介绍了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所编写的读本和教参,并毫无保留地分发了相关书籍等,受到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虽然我们在国家通用盲文教学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这只能作为我们下一步做好工作的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提高政治站位    多方协同推进    扎实做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

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密切多方协同,抓好推广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是当做政治任务抓。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举措,代表党的意志,体现为民情怀,展示国家行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做好的工作,必须当做政治任务抓。二是作为主责主业干。推广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是促进公平的现实需要,是为广大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消除沟通障碍,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平等生存发展机会的有效手段,必须作为残联组织的主责主业干。三是体现文明进步美。手语和盲文是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语言文字。做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有利于促进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与社会融合,在全社会营造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无障碍交流环境,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二、坚持通力协作,形成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工作合力。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通力协作,是抓好推广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政府主管部门“撑起一片天”。为加强组织领导,省残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语委、省广播电视局等5家单位,共同印发《山东省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同时,成立了山东省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强化领导力量。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中心高校专家“聚成一团火”。省残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公布山东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中心与推广讲师团名单的通知》,在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滨州医学院2所高校设立山东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中心,34位专家成为我省首批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讲师团(志愿服务队)成员,为提高手语盲文老师教学水平以及残疾人工作者交流能力,发挥了打造骨干队伍的重要作用。三是注重测评激励,激发学习动力“散是满天星”。为提高听力和视力残疾人的学习积极性,省残联、省语委办积极探索开展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普通话等级水平测试工作。2019至2020年,先后组织2届144名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班。将“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拼写;朗读短文、命题说话手译;普通话现场测试”等3个方面,作为听力残疾人的培训重点;把“普通话测试内容介绍、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系统介绍、实操训练、现场测试”等4个方面,作为视力残疾人的培训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培训工作针对性。这是我省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新举措,改变了过去残疾人无法考取资格证书的局面,为保障残疾人的语言文字权益、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和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三、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实现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任务目标。既从省级层面的规划设计上完成国家规定任务,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在推广落实上做好自选文章。一是注重宣传引起共鸣。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重视,营造更加包容和无障碍社会环境。山东省和济南、淄博、日照、枣庄、临沂、泰安、威海等7个设区市,均在当地广播电视台开设手语栏目,加大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宣传。各市均设立视力残疾人阅览室,配备各类国家通用盲文书籍,配备安装盲人专用上网软件和专用阅读器。二是发挥市县主体作用。各级残联主动作为,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推广活动。青岛市依托王建民手语工作室、大学生手语角等志愿者服务机构,为青岛各大高校、社会各界的手语爱好者进行培训,在青岛广播电台举办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活动;临沂市组织开展“扶残助残 畅享沟通”手语培训讲座,对志愿者和市民普及日常手语;聊城市对所属50余个窗口单位86人开展2期基本手语词汇和短语对话培训;烟台市在残疾少儿推拿、刮痧、拔罐培训班中,增设盲文培训课程,购置配备盲文纸、写字板、盲人练习本等。三是加强督导务求实效。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无障碍环境建设督导检查中,视情开展专项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济宁市将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列入继续教育学分和年度考核内容,作为特教学校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和岗位要求,截至目前已对特教学校教师全员轮训一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按照《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原则,研究制定《山东省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宣传引导。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政府有关部门、各级残联等官方门户网站发布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关消息,将国家通用盲文阅读推广纳入全民阅读活动等。二是建强专业队伍。依托聋人协会、盲人协会和专业机构举办培训班,加强对特教教师、电视台手语栏目主持人、重点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熟练掌握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骨干队伍。三是持续注入活力。一方面,依托我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中心,进一步拓宽开展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渠道,增强考前培训,规范测试流程,提高其掌握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齐鲁手语在线”听力残疾人无障碍信息平台,为全省听力残疾人提供远程可视化手语翻译、语音转文字、日常生活场景帮助等其它相关服务。

部门联动    科研创新    扎实推进手语盲文服务

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制定实施以来,我会积极履职,创新方式,扎实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社会反响。现汇报如下:

一、部门联动、领导关心,工作形成合力

2018年12月,省委宣传部、省残联、省教育厅、省语委、省广电局联合成立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领导小组,制定《湖南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实施方案》和《湖南省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部门职责分工,工作推进有步骤、有计划、有保障。省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要求各业务线以手语和盲文宣传推广为发力点,推动残疾人教育质量提升,推进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2019年6月,省残联、省教育厅共同举办“手颂善歌 放飞梦想”首届国家通用手语应用大赛,省残联、省教育厅、省广电局领导出席大赛并颁奖。2020年10月15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湖南省分会场)现场,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亲自试用智能手语翻译服务;21日,他在省政务服务大厅调研时专门考察无障碍咨询服务台,充分肯定了将手语视频翻译服务应用于实现公共服务无障碍的做法。

二、多措并举、形式多样,社会反响较好

一是加强培训,培养骨干人才。省、市州残联联合各地聋协、盲协、特教学校、培训学校、助残社会组织,举办国家通用手语培训班30期、培训骨干人员2000余人;举办国家通用盲文培训班14期、培训骨干人员415人。二是专题引导,推动特教学校教育教学使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省内考试中盲文试卷使用国家通用盲文印制,相关学生教材及配套课外读物优先使用国家通用盲文版本。举办湖南省首届国家通用手语应用大赛,邀请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专家担任总评委,组织全省特教院校近180名教师参加比赛。三是开展主题宣传,提升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社会知晓度。联合相关媒体和科技企业,拍摄制作了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公益歌曲《最美的告白》,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公益MV《我和我的祖国》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论述》(手语版),相关视频在红网、残联门户网站、学习强国-湖南平台、好看视频等各大平台发布推广。手语大赛、盲文阅读推广、聋人创新创业大赛等相关推广活动信息也在卫视、经视、新湖南、腾讯网、今日头条等主流媒体报道推介。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国家通用手语在电视节目中推广使用。通过科技创新,我省已有手之声、千博信息科技两家企业建立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程视频手语翻译系统和真实感手语虚拟人、融合手语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为听障人群的特殊教育、公共服务、生活社交等领域研发了一系列产品。目前,结合科技创新,湖南电视台重要新闻节目中增加手语解说,湖南经视整点新闻开通同步手语播报。五是以手语和盲文推广活动为公益媒介,凝聚社会力量关爱残疾人。联合省聋协、相关媒体和科技企业等,于2019年春节期间推出了“手语之桥,温暖e家”关爱聋人免费送祝福公益行动,2020年春节期间推出央视春晚手语直播公益服务。

三、对标需求,精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以赛促教,提升特教学校学科能力建设。连续两年在特教学校开展“触摸悦读 享受睛彩”为主题的国家通用盲文推广活动,明盲学生“一对一”组队搭档挑战国家通用盲文摸读答题赛、“同读一本书、共上一课堂”国家通用盲文阅读和课堂分享、特教教师国家通用盲文过关挑战赛等活动蓬勃开展。二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采取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及株洲市内五区政务服务中心、省残联信访室、株洲市规划展览馆和医院、保险公司、银行、培训学校、残疾人就业集中企业等21家单位开展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试点,累计呼叫次数1112次,呼叫时间15065分钟,有效服务了聋人群体。省残联门户网站、开福区政务服务系统试点使用手语在线翻译服务,方便聋人群体学习了解惠残政策、办理政务服务。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助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组织制作手语版“新冠肺炎”防控指南和视频,多媒体刊发《防疫手语微课堂》、《复学第一课》和《同心同愿》,帮助聋人第一时间学习防疫知识,做好个人防护,提振生活信心。疫情防控期间,为全国聋人朋友提供新冠疫情防控信息无障碍服务呼叫5500多次,服务时长超过25000分钟。四是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先后举办2019年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暨第二十九个全国助残日活动晚会,2020年中国聋人创新创业大赛,全程提供手语翻译服务支持。其中,聋人创新创业大赛历时半年,共帮助全国150个聋人创业团队报名并获得线上指导培训,帮助30个聋人创业团队接受创业集中培训,组织10个聋人创业团队参加总决赛并现场提供手语翻译直播,吸引超过29万人在线观看。

“十三五”期间,我省立足实际,在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残疾人的语言文字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工作合力,大力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

同语同心    逐梦黔行

贵州省教育厅

“十三五”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精神, 全面实施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推广工作,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教育提升”为目标、“推广实验”为抓手、“四个推进”为措施,围绕“同语同心 逐梦黔行”系列活动,精心筹划,系统组织,提升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社会认知度,积极营造相互理解、包容的无障碍社会环境,为《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推进实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总体情况

(一)整体谋划“部署图”,推进共育机制与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共育机制”,强化组织引领。省语委、省教育厅、省残联高度重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工作,对推广工作进行整体规划,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出台《关于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的通知》,制定《贵州省国家通用手语推广实施方案》《贵州省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实施方案》,联合开展督导检查,确保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实效推进。

二是实施“三维推广”,优化机制保障。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各部门各司其职。教育系统将语言文字工作和“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融合开展,形成以省教育厅为统筹、特殊教育学校为主干、普通中小学和高校为辅助、教科研单位(学会)为支撑的“研学推广”体系;全省残联系统结合部门职能与残疾人职业能力提升,形成了以省残联为主导、聋协盲协协同推广,以职业培训为载体的“职训推广”体系;省宣传部、省语委、省广电局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建构各部门、机构和企业互联,确立联络员,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宣传推广”体系。明确工作进度、推广内容、责任分工,形成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贵州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推广实施保障体系。

三是开展“递进式”培训,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以实验基地探索实效的培训推广模式,培训推广范围从学校向社会逐步扩大,培训学习内容从基础知识向实用技能延展,培训对象从特校师生向普校师生普及。筹集培训经费160多万元,累计培训教师、残疾人1300多人次;开办国家通用手语翻译、国家通用盲文骨干教师班,培训骨干教师100多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深入社区、企业、家庭服务指导,宣传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规范使用要义和方法,营造和谐的无障碍社会氛围。

(二)破解难点“开新局”,推进基层教学与实践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培训推广的效果,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2021年,省教育厅创建“同语同心 逐梦黔行”项目式培训推广,以理论学习与教学观摩(建模期)、教学实践与推广研究(实践期)、成果展示与总结交流(成果期)三个阶段开展,设立贵阳、遵义、毕节、铜仁4个推广实验区。培养我省国家通用手语、国家通用盲文教学研究队伍和语言种子教师,创建研究学习、文艺展示和项目比赛的交流平台,创新开展“'3+N'教师研学活动”“手语教学优秀课案评选活动”“听力残疾学生手语辩论比赛”“视力障碍学生盲文摸读朗诵比赛”“公益宣传片拍摄”等活动,通过活动检验参训师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各地教育部门对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带动全省特校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教学实践和推广。

(三)规范教学“提质课”,推进特教课改与质量提升。

根据《聋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6版)》《盲校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6版)》的要求,规范教师手语、盲文教学。每年我省各级教研部门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推广“四备教学”,省教育厅开展省级特殊教育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编制省级学科优秀教案集3册,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优质课40节,参与教研和比赛活动累计3200多人次;夯实特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后期深度研究学科手语、盲文教学打下基础。

(四)创新开拓“建学网”,推进资源建设与学习交流。

一是开发学习资源,提升推广普及作用。探索建设我省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学习资源库,将复杂、厚重的手语、盲文专业书籍,以“优秀课案”“研究报告”“家庭用书”“手语故事”等图文、视频形式,为学习者提供易学、实用的学习素材,实现推广普及作用和价值。

二是建立教育合作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和方式。开创省内外特校、高校学习交流平台,在线上,建立QQ、微信网络教学、科研交流方式,利用“国家通用手语词典APP”实时学习规范手语,提升团队和个人学习能力;在线下,组建“3+N”区域学习团队,以提质培优为目标,解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问题,建立合作共育的机制,以实验区带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聋教育和盲教育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由于《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国家通用盲文方案》2018年发布,需要对方案、标准及教学推广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缺乏专业研究和教学师资队伍。

(二)培训推广经费不足。第二期行动计划要求实施深度、广度和难度加大,我省专项经费较少,长期有效推进此项工作的保障力度不足。

(三)社会支持程度不足。目前,积极推进国家通用手语和国家通用盲文主要是教育、语委、残联,其他部门还没有较好形成合力,资源未有效进行整合,不利于整体推进。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政策研究与实施,制定《贵州省第二期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并将此计划纳入我省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研制与实施。

(二)持续推进实验培训推广工作,深入教学实践,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积极争取参加中国残联、教育部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提升手语、盲文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持续开发学习资源,研制“手语家庭指导用书”“盲文家庭指导用书”“手语故事”“盲文诗词”,丰富教学资源。

(四)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督导,提升社会对手语盲文规范化的认识,形成社会和谐共建良好氛围。

Baidu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