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du
map

光明网 【助残脱贫短视频】小小蚕茧织出残疾人脱贫新“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河池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逐渐形成了“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广西桑蚕看河池”的说法。

  相比其他产业,由于种桑养蚕产业周期短、效益好、劳动强度不算大,是当地贫困残疾人首选的脱贫产业。依托当地政府和残联实施的“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针对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进行蚕房改造,推广智能化设施。例如针对肢体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安装自动上簇机之后,只需一个按钮,簇具便自动降到一个高度,大蚕不用再“睡”地上,而是爬上一层层“空中楼阁”里结茧。通过无障碍改造帮助残疾人养蚕,每批鲜茧产量可增加65斤以上,按每年、残疾人家庭养10批蚕计算,全年便可增产650斤以上,每年比蚕房改造前至少可增收1.5万元。

  9月16日,我们跟随中国残联来到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这里看到当地残疾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幸福的笑容。

  “自从残联帮忙安装了无障碍轨道,再也不用抱着筐子、踩着石砖走。”四级肢体残疾的韦国平是河池市宜州区怀远镇李家寨村蒋村屯村民,家中还有一位肢体一级残疾的大女儿,原本五口人生活拮据,在2016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随着种桑养蚕技能的培训,以及养蚕条件逐步改善,韦国平养蚕的活儿变得越来越省工省力,2019年年家庭总收入已达到 3.5万元,实现了脱贫。在宜州区,像韦国平一样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的还有1700多名残疾人。

  从宜州区驱车50多公里到达环江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时,那里正在给贫困残疾人进行第三期桑蚕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每一名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门适合自己的新技术。“以前养蚕成功率很低,现在每年定期举办5、6次培训,掌握了技术,残疾人每一批能养180-200斤蚕茧。”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特聘农技员韦朝东说到。

  为了让更多贫困残疾人脱贫,环江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以“公司+农户”方式,并首创残疾人生产无障碍改造精准帮扶模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残联理事长欧智求介绍到,从2018年开始,政府和残联把扶贫基地作为残疾人的主要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从培训到发优质小蚕,再到给他们配备方格簇、切桑机等,目的就是希望能提高劳动效率、增加收入。据了解,该基地成立至今,累计培训残疾人855人,辐射带动280名残疾人发展种桑养蚕,奔走在小康路上,也让蚕桑养殖向规模、优质、生态、高效的可持续方向发展。(记者 庞聪 剪辑:张雯)

 
 
http://share.gmw.cn/gongyi/2020-09/25/content_34219572.htm
Baidu
map
Baidu
map
Baidu
map